
抚摩;安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池龙少女游览水滨,忽见释种,恐不得当也,变为人形,即而摩拊。”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驯鸠》:“明日,笼以授 宣 ,自是不復出,驯狎左右,以手摩拊皆不动。” 明 袁宗道 《叙守考绩序》:“公摩拊小民,如慈母之哺婴孺。” 清 唐孙华 《秣陵太守行》:“心似寒泉彻底清,只把穷黎手摩拊。”
摩拊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由“摩”与“拊”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用手轻轻抚摸、抚弄或安抚,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对物体或人的轻柔触碰行为。具体释义如下:
摩
本义指物体间的摩擦、接触,《说文解字》释为“研也”,引申为用手反复揉搓或抚触。
例:《礼记·内侧》“摩笄”即指摩擦发簪的动作。
拊
意为轻拍、抚摸,《说文解字》注“拊,揗也”,强调轻柔的拍打或安抚动作。
例:《汉书·吴王濞传》“拊其背”即轻拍背部以示安慰。
二字结合为“摩拊”,侧重指以手心或手指轻柔、持续地触摸或安抚,隐含温存、慰藉之意。
《黄帝内经·素问》
“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调经论》),其中“按摩”与“摩拊”意近,指通过手法舒缓身体。
来源: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唐代医书《外台秘要》
记载“摩拊腹背”之法,用于治疗小儿腹痛,强调以掌心温熨抚揉。
来源:王焘《外台秘要》
清代小说《聊斋志异》
“女解袍摩拊,顷刻如故”(《宦娘》),描述以手抚摸衣物使其平整。
来源:蒲松龄《聊斋志异》
现代汉语中“摩拊”已罕用,但可解作:
其近义词包括“抚摩”“摩挲”“抚弄”等,多保留于古籍研究与文学创作中。
参考资料:
“摩拊”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ó fǔ,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摩拊”由“摩”和“拊”两字组成:
用法与语境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成语关联,可查阅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拔海碧带不栖财团缠口汤疢疾创见错悮搭挂灯人掉慄地理妒母鄂鄂方客方言矩行繁奢覆地翻天感感感篆诡词黄线繖家拜江轮兼仆解翳霁朗偈诵连连理怀黎司直棉铃拇量旁推侧引滂沲披心相付縴道乾俸潜神清洁青庄遒铎取告人非物是任信日知录入死出生数众松活苏井棠梂子踢马刺偷鸡盗狗袜口文胸五百年前香翠香泽仙流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