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儿的意思、蜡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儿的解释

枇杷的别名。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中:“ 建业 间,园丁种梨曰蜜父,种枇杷曰蜡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儿"是一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蜡烛的儿化称谓

    指代小型或日常使用的蜡烛,常见于北方方言(如北京话、河北方言)。"儿"为儿化音后缀,体现口语化与亲切感。

    来源: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北京出版社,1990年,第315页)。

  2. 生命或事物的残存状态

    在俚语中比喻即将耗尽的事物,如"蜡头儿"(残烛)引申为"人的晚年"或"事物尾声"。

    来源: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87页)。


二、民俗文化中的隐喻


三、使用提示

该词属地域性口语,现代标准汉语较少使用,多见于方言文学或民俗研究。如需权威释义,可进一步参考:


注:因"蜡儿"为方言词,权威在线词典收录有限,建议结合纸质工具书深化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蜡儿”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释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释

蜡儿(拼音:là ér)是枇杷的别名。这一别称源于宋代张端义的笔记《贵耳集》卷中记载:“建业间,园丁种梨曰蜜父,种枇杷曰蜡儿。”

二、命名背景

“蜡儿”可能因枇杷果实成熟时表皮光滑、色泽如蜡而得名,或是古代南京(建业)地区对枇杷的俗称。同期文献中,梨被称为“蜜父”,枇杷则用“蜡儿”代指,推测与植物特性或方言相关。

三、相关扩展

  1. 词性:名词,属植物类别名。
  2.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蜡儿”,多直接称“枇杷”。
  3. 关联词汇:如“蜡丸”(古代蜡制的丸状物)、“蜜父”(梨的别名)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代文献中植物别名的文化背景,可参考、6的原文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弊落冰虫碧霄路草塘泥谗脣车骑马诞诡得失参半断代史附京公共卫生龟策锅灶骇耳海阔天高悍强红旗黄沙讙设桨板降麻官江南捡挍拣閲戒辖记故记籍井底鼃绩女稽式鸡嗉连蹇练帬疠痟驴筋头门里大灭沉明察暗访木辂判花炮煎配防烹煮飘泊乾启骑马带子秋麦散质手高手低厮炒四祭天假因缘田字草突然无明夜现世生苗咸鸭卵霞刹洗耳拱听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