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驳诘的意思、驳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驳诘的解释

亦作“駮詰”。辩驳诘问。《红楼梦》第八六回:“知县查对尸格相符,早知书吏改轻,也不驳詰,胡乱便叫画供。”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其前后援引,漫与駮詰,理不足敌,且屈且穷,矛盾自苦,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 茅盾 《昙》四:“女人这句话引起了更热闹的分辩和驳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驳诘”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辩证色彩的动词,指通过反驳和质问的方式质疑对方的观点或论据。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强调以逻辑推理或事实依据为基础,对他人言论进行逐条辩驳与追问,常用于学术讨论、法律辩论等严肃语境中。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驳”本义指马的毛色不纯(《说文解字》),引申为“辩正是非”之意;“诘”原指追问、责问(《广雅·释诂》)。二者合成后,在《汉书·艺文志》中已有“辩诘”连用的记载,最终演化为现代汉语的固定搭配。

该词的典型用法包含三个层面:

  1. 逻辑反驳:如法庭辩论中律师对证人证言的逐项质询
  2. 事实论证:常见于学术论文对前人研究的批判性分析
  3. 语义辨析:哲学讨论中对概念定义的严谨推敲

近义词“辩难”“诘问”侧重单向质问,而“驳诘”更强调反驳与追问的双向互动。反义词“附议”“首肯”则体现完全认同的态度。在语体色彩上,相较于口语化的“抬杠”,“驳诘”属于书面正式用语,多出现于学术文献、法律文书等专业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驳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ó jié,主要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中,表示通过辩驳和诘问来质疑对方的观点。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用法与例句

  1. 经典文学
    《红楼梦》第八六回中,知县因尸格(验尸报告)被书吏篡改,未加详细追问便草率结案,原文写道:“也不驳詰,胡乱便叫画供。”
  2. 现代语境
    如茅盾在《昙》中提到:“女人这句话引起了更热闹的分辩和驳诘。”
  3. 日常场景
    在辩论或讨论中,若对方观点存在漏洞,可用“驳诘”描述针对性的反驳,例如:“他的论点经不起推敲,立刻遭到众人驳诘。”

近义词与辨析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红楼梦》相关章节或现代文学作品(如茅盾《昙》)。

别人正在浏览...

阿根廷白辣辣脖胦布匹部凭常轨揣挫电容恶卧烽橹风笙符历钩深贺梅子合于话篓子黄蕤挥攉昏错镬索奸秽见来兼路椒合家途假遭津沽金容紧治极忠考辨狂矢苦情里试六一儿童节谩好卯酒面雍树南帝彷髴僻怪迁封乾食煔灼敲膏吸髓栖鹤榷会阙忘深言蔬菲四下里缩朒太阳穴袒左讨账铁路车辆屯窭小觽懈意稀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