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真的意思、迷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真的解釋

(1).猶亂真。 唐 韋應物 《詠徐正字畫青蠅》:“誤點能成物,迷真許一時。”參見“ 亂真 ”。

(2).迷失真性。 唐 呂岩 《敲爻歌》:“如鼎沸,永沉淪,失道迷真業所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迷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具有哲學和日常生活的雙重語境:


一、字面義解析

  1. “迷”的本義

    指迷惑、分辨不清,如《說文解字》釋“迷”為“惑也”,即失去方向或判斷力。

  2. “真”的本義

    指真實、本質,如《莊子·秋水》中“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強調事物本原狀态。

二、核心含義

“迷真”指因迷惑而背離真相或本質,常見于以下場景: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迷真:迷惑真性;迷失本真。”

    引用參考: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0年,第10卷,第128頁。

    官網鍊接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迷真”,但分别定義:

    • 迷: “分辨不清;失去判斷能力”。
    • 真: “真實;本性”。

      引用參考: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903頁、第1642頁。

      官網介紹

  3. 佛學典籍《佛學大辭典》:

    “迷真:謂衆生迷惑,不達真理實相。”

    引用參考:丁福保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1年重印版。


四、應用示例


“迷真”強調因迷惑而偏離事物本質,兼具哲學深度與生活智慧。其釋義需結合語境,尤在傳統文化中具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迷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亂真
    指事物逼真到難以辨别真假的程度,常用于藝術領域。例如唐代韋應物在《詠徐正字畫青蠅》中描述畫作中的青蠅“誤點能成物,迷真許一時”,贊歎畫家技藝高超,以假亂真。

  2. 迷失真性
    指人失去本真或對真理的認知,帶有哲學或宗教色彩。如唐代呂岩《敲爻歌》中“失道迷真業所根”,強調因偏離正道而喪失真性。


二、延伸解析


三、注意事項

部分網絡釋義(如“成語:迷失真理”)存在表述偏差,建議優先參考權威典籍中的定義。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典》或唐代詩文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飯叫饑敗軍兵闌彬郁城裡人承認辏力達·芬奇頓舟笲菜反惑反照飯資風情風頭巾否隔婦幼衛生拐良為娼瑰辭歸回行不逾方鴻鑪緩兵之計黃胖摏年糕膠膠角角街談巷議急徽浄光禁昏家黅霄款曲周至漏火羅織構陷馬角烏頭命賜明日黃花泥沼飄飄漾漾平圓迫狹七輔窮鑒七品琴堂求教曲緻濇脈繩迹設念十八開石牓順奉四宇桫椤踢木停當同寝托褾鰕籠遐宣希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