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旰的意思、日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旰的解释

天色晚;日暮。《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预 注:“旰,晏也。” 杨伯峻 注:“旰,日晚也。”《汉书·张汤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箴规》:“ 韩滉 专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旰"是一个汉语书面词汇,读音为rì gàn。该词由"日"和"旰"两个语素构成:"日"指太阳,"旰"字本义为天色晚、日暮。组合后整体含义特指太阳西斜至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天色晚,日已暮"(来源:《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从构词法分析,"旰"属于形声字,日部表意,干部表声。在古籍文献中,《左传·襄公十四年》有"日旰不召"的用例,描述天色已晚而君王未召见的场景,此处的"日旰"既指具体时辰,又暗含事件拖延之意(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版)。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叙述,如"日旰忘食"这一成语,形容勤于政务者工作至日暮仍顾不上进食的状态(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对"旰"的注解为:"旰,晚也。从日干声",强调其与时间相关的核心语义(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在声韵学层面,根据《广韵》记载,"旰"属翰韵,古案切,与"干"同属见母寒部字,这种音韵关系印证了其形声构造的渊源(来源:《广韵校释》浙江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日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日旰”指天色已晚或日暮时分,由“日”(太阳)和“旰”(天色晚)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太阳西沉后的傍晚”。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中曾用此词描述时间之晚。

  2. 读音与字形

    • 拼音为rì gàn,其中“旰”读作gàn,表示“晚”;若读hàn 则用于“旰旰”一词,形容盛大之貌(如“皓皓旰旰”)。
    • 字形结构为形声字,“日”为形旁,“干”为声旁。
  3. 相关用法
    常见于成语“宵衣旰食”(天未亮穿衣起床,天晚才吃饭),多用于称颂帝王或官员勤于政务。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可见于古典文献或仿古表达。

  4. 文献依据
    《说文解字》释“旰”为“晚也”,《左传》等典籍中亦有实际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板材本届裨辅闭口藏舌兵匠承误辞避大头脑邓家铜山缔婚帝谟弓弧钩援故居寒腹短识寒暑假豪素晧天合瑞焕然一新花样滑冰恢怪绘摹忽雷駮火不腾肩担戏煎炙金沤浮钉九投沮陷开会坎止肯首可听控免逵穴朗心老板子率割门胄弄文塸埞磐牙铅球浅霜劬勩任重至远日冠入出三十六善惑手套双抢私押叹邑桃枝簟田畜脱逃瓮菜析毫剖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