粝糠的意思、粝糠的详细解释
粝糠的解释
杂有糠秕的糙米饭。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虽裘葛不完,糲糠几废,亦未尝造謁有位,祈望恩奬。”
词语分解
- 粝的解释 粝 (糲) ì 粗糙的米:粝食(粗米饭)。粝粱。粝米。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 糠的解释 糠 ā 稻、麦、谷子等的子实所脱落的壳或皮:米糠。糟糠。糠秕。糠醛(有机化合物,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药物等的原料)。 萝卜等因失掉水分而中心呈蜂窝状。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粝糠(lì kā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 粝(lì):
指糙米或粗劣的食物。《说文解字》释为“粗米也”,《汉书·外戚传》有“食粝粢之食”的记载,强调其粗糙、未精加工的特性。
- 糠(kāng):
指谷物脱粒后的外壳,《玉篇》注为“谷皮也”。古人常以“糠秕”比喻无用之物,如《晋书·孙绰传》“糠秕流品”。
- 合成词义:
“粝糠”本指糙米与谷壳的混合物,泛指粗劣的粮食,如《韩非子·五蠹》中“粝粢之食,藜藿之羹”的贫瘠饮食描述。
二、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 物质生活的贫瘠
古代文献常以“粝糠”代指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如《盐铁论·毁学》云:“粝糠不饱者不务粱肉”,喻指贫困者无暇追求奢靡。
- 精神价值的贬抑
唐宋以降,“粝糠”渐具哲学隐喻。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载:“粝糠障目,不见泰山”,比喻琐碎欲望遮蔽心智。张耒《送李端叔》诗“粝糠饱妻子,布褐傲公卿”则赋予其安贫守志的褒义。
三、现代语义与用例
现代汉语中,“粝糠”的使用多见于书面语及历史文本,保留两层含义:
- 实指意义:粗劣食物(例:“灾民以粝糠果腹”)。
- 比喻意义:
- 贬义:无价值的事物(例:“弃之如粝糠”);
- 褒义:质朴的生活方式(例:“甘守粝糠之志”)。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 顾野王《玉篇》(宋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
- 桓宽《盐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 道原《景德传灯录》,广陵书社,2007年。
- 张耒《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网络扩展解释
“粝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解析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lì kāng
- 结构分解:
- 粝(lì):指糙米,未经精加工的粗米。
- 糠(kāng):谷物(如稻、麦)脱粒后剩下的外壳或皮屑,质地粗糙。
详细释义
- 本义:指混杂糠秕的糙米饭,形容食物粗劣。
- 例如:宋代苏舜钦《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中提到“粝糠几废”,描述生活清贫时粗粮难继的状态。
- 引申义:可代指贫困、简朴的生活条件,或比喻低劣、无价值的事物。
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体现物质匮乏或生活艰辛。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但可借喻资源粗糙或品质不佳。
补充说明
- 与“糠”相关的其他含义:
“糠”单独使用时,还可形容食物因失水而质地松空(如“萝卜糠了”)。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建议查阅权威词典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椅不顶察里津瀍洛逞势厨珍窜动翠筠管撮科打鬨打理挡子道理诋讥督臣分形同气好事多悭鲎帆花杵化周嘉纳贱劣僭赏见疑静慧谨急禁庐倦懒考检科拨诓人琳宇林珍六蛮蟒袍毛坯房美丽民变能梗蟠石迁累青墀裘絺秋旸却后三五神断深闺生育率慎虑什一之利双氧水顺贞厮诨驷马难追宿愤它人天网烣恢,疏而不漏挺床頽节先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