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誅墨伐的意思、筆誅墨伐的詳細解釋
筆誅墨伐的解釋
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讨。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讨。
詞語分解
- 筆誅的解釋 猶筆伐。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三:“打算調查戰地慘狀,以反對 齊燮元 ,同時對于 曹锟 、 吳佩孚 輩加以筆誅。”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筆誅墨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通過文字進行譴責和聲讨,指用書面語言揭露、批判不義之事。其中“筆、墨”代指文字,“誅”為譴責,“伐”指聲讨。
2.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汪廷讷的戲曲《三祝記》:“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筆誅墨伐是詩人句。”。
3. 用法與語境
- 詞性:中性詞,常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對不良現象、人物或事件的批判。例如:“媒體通過筆誅墨伐,揭露了官員的腐敗行為。”。
- 近義詞:口誅筆伐(強調口頭與書面雙重批判)。
4. 補充說明
成語結構為并列式(筆誅+墨伐),體現文字的力量。現代語境中,常見于新聞報道、評論文章等,表達對公共事件的立場。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三祝記》原文及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誅墨伐》是一個成語,表示讨論和批評文人的作品或文字。下面是該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筆誅墨伐》的部首是“⺌”(丷),拆分成3個筆畫。
來源:《筆誅墨伐》這個成語出自古代文學家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一書。它形象地描繪了文學評論的力量和重要性。
繁體:《筆誅墨伐》(筆:bǐ ,誅:zhū ,墨:mò ,伐:fá )是《筆誅墨伐》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筆誅墨伐》的意義和用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他在評論中使用了《筆誅墨伐》這個成語來批評那位作家對社會問題的無視。
組詞:批評、評論、文字、文學、力量。
近義詞:文評、批判、文藝批評。
反義詞:贊美、稱贊、褒揚。
希望以上信息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