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霉雨的意思、霉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霉雨的解释

即梅雨

详细解释

梅雨。黄梅季节下的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雨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 清 曹寅 《雨阻不得入城和梅岑》:“霉雨疎还密,霉天暗復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霉雨”是中国南方地区对“梅雨”的别称,指每年6-7月因气候特征形成的持续阴雨天气。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
    因该时期江南梅子成熟,故称“梅雨”;同时由于空气湿度极高(相对湿度达80%以上),衣物、器物易发霉,因此也被称为“霉雨”。两种写法在古籍中均有记载,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

  2. 气候特征
    发生于初夏季节(多为芒种至小暑期间),表现为大范围连续阴雨或暴雨,常伴随高温闷热天气。这种天气由北方冷空气与太平洋暖湿气流形成的准静止锋导致。

  3. 地域范围
    主要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台湾地区,以及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以江淮流域为例,梅雨期通常持续20-30天,年均降雨量约200-400毫米。

  4. 文化关联
    古代文献中常用“黄梅雨”指代此现象,如唐代柳宗元诗句“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清代曹寅诗句“霉雨疎还密,霉天暗復明”也直接描述了这种天气特征。

注:如需了解梅雨与台风等其他天气系统的关系,可查看气象专业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霉雨

霉雨,是指降落时有霉菌孢子的雨水。这种雨水会给植物、食品等带来一定的污染。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霉雨的拆分部首为雨和霉,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8画和10画。

来源

霉雨一词最早可追溯到《风土记·韩之棠植物志》一书中。

繁体

霉雨的繁体字为「黴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黴雨」,形状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这几天的霉雨让蔬菜的新鲜度大大下降。

2. 孩子们在霉雨中戴着雨衣前往学校。

组词

降雨、冰雨、暴雨、小雨、雨滴、下雪、打雷

近义词

霉菌雨

反义词

晴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