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马的尾巴。《礼记·曲礼上》:“立视五巂,式视马尾,顾不过轂。”《后汉书·公孙述传》:“ 汉 ( 吴汉 )堕水,缘马尾得出。” 唐 李贺 《酬答》诗之一:“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2).菼的别名。《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郑玄 笺“菼,薍也” 三国 吴 陆玑 疏:“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鋭而细。 扬州 人谓之马尾。”
(3).草名。
(4).指 马尾港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东南 闽江 口内。1884年( 光绪 十年) 中 法 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孽海花》第二四回:“我也想我国自 法 越 战争以来,究竟 镇南 的小胜,不敌 马尾 的大败。”
“马尾”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马的尾巴,是词语最原始的意义。古代文献如《礼记》《后汉书》均有记载,如「立视五巂,式视马尾」(,)。
植物别名
地理名称 特指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港,位于闽江口。历史上著名的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发生于此(,,)。
现代引申义 作为发型术语,指将头发扎成束状垂于脑后,形似马尾()。该用法源于古代饰发风俗,现多用于形容简洁的束发造型。
以上解释综合了文献考证、植物学及地理学等多角度释义。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汉典》《礼记》等典籍或地方志。
马尾是指马身上的尾巴,也是指人类束起来的头发从后面垂下来的样子。
马尾的拆分部首是马字旁,马尾的拆分笔画是8画。
马尾一词的来源比较直接,即指马的尾巴。而人类把束起头发后从后面垂下来的样子比喻为马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马尾在运动时摆动的样子与人类束发后垂下的发髻相似。
马尾的繁体字为 "馬尾"。
据考古发现,古代马尾的汉字写法是 "馬窄尾",表示马尾的样子窄而尖。
他的马尾在风中飘扬。
马尾辫、马尾椎
马尾可近义为马鬃。
马尾的反义词为马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