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祃牙的意思、祃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祃牙的解释

古时出兵行祭旗礼。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宋史·礼志二四》:“ 太宗 征 河东 ,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 潘慎修 出郊,用少牢一祭 蚩尤 禡牙。” 明 屠隆 《昙花记·讨贼立功》:“下官闻变投袂,泣血禡牙,兵出 飞狐 ,声先秣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上復禡牙亲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祃牙”是古代军事仪式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古代军队出征前举行的祭旗仪式,目的是祈求战争胜利、鼓舞士气。该仪式通过祭祀象征军队威严的“牙旗”来完成。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起源
    源自《诗经》中“祈父,予王之爪牙”的记载,古代将司马(军事长官)比作“爪牙”,军旗象征军队威严,故称“牙旗”,祭旗仪式即称“祃牙”。

  2. 具体案例

    • 宋代:宋太宗征讨河东时,曾派官员用少牢(祭祀规格)祭祀蚩尤并行祃牙礼(《宋史·礼志》)。
    • 清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也沿用此仪式(《圣武记》)。

三、仪式意义

通过祭祀牙旗,既表达对神灵(如蚩尤)的敬畏,也强化军队凝聚力,彰显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军事礼仪,可参考《封氏闻见记》《宋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祃牙是什么意思

《祃牙》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用牙齿咬合取赏物。其在古代多用于描述狩猎中的动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祃(mà)是由⺩(王)和疒(病)组成的,分别是它的上部和下部,读音为mà。它的总笔画数为8笔。

牙(yá)的部首是⺧(牛),读音为yá。该字总共有4笔。

来源

《祃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牙》一书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狩猎时使用牙齿咬合取赏物的动作。

繁体

祃牙的繁体字为「祃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祃牙的写法多有变体。例如,在《说文解字》中,牙的字形为「牙」,而祃的字形是由祭的「示」部和(昔)心部组成的「禡」。

例句

1. 猎人祃牙一口将野兽的颈项咬断。

2. 他巧妙地运用祃牙的技巧,轻松地掌握住了逃跑的兔子。

组词

祃牙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词:

1. 祃牙猎:使用牙齿进行狩猎的技巧。

2. 祃牙行:用牙齿进行取物行动。

近义词

用牙咬合、咬合取赏

反义词

舌尖品味、用手取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