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塔的意思、泖塔的详细解释
泖塔的解释
古塔名。因在 泖湖 边,故名。 清 吴伟业 《茸城行》:“ 五茸 城是何王筑? 泖塔 霜高稻叶黄。”
词语分解
- 泖的解释 泖 ǎ 水面平静的小湖。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塔的解释 塔 ǎ 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 * 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宝塔。佛塔。 像塔形的建筑物或器物:水塔。灯塔。纪念塔。金字塔。塔楼。 姓。 笔
专业解析
泖塔
一、词义与词源
“泖”指古代上海地区的湖泊水域(如“泖湖”),特指水面宽阔、流速平缓的河湖交汇处;“塔”为传统佛教建筑,用于供奉佛骨、经文或登高望远。“泖塔”专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泖河(古称“泖湖”)中的一座历史古塔,其名称直接源于地理环境。
二、历史沿革与功能
-
建造背景
泖塔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由高僧如海禅师主持修建,初名“澄照禅院塔”。因矗立于泖湖中央小岛,逐渐以“泖塔”为通称。
来源:《青浦县志》《云间志》
-
航标功能
作为江南水网的重要导航标志,泖塔在宋元时期成为漕运船只的航标。塔身夜间悬灯,白日升旗,为往来商船指引方向,被誉为“中国古代内河第一灯塔”。
来源:《松江府志》《中国古代航标史》
三、建筑特征与文化价值
- 形制结构:五级方形砖塔,高约29米,层叠密檐,具典型唐塔风格。塔基以巨石垒砌,抵御水流冲刷。
- 文化意义:见证唐宋时期江南佛教传播与航运发展,1997年被国际航标协会列入“世界航标遗产”名录。
来源:国家文物局档案、国际航标协会官网
四、现代保护与身份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入),归属上海泗泾古镇文化保护区。经多次修缮,塔体保存完整,成为研究古代水利工程与宗教建筑的重要实物。
来源:《中国文物地图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参考资料
- 《青浦县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松江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 国家文物局官网:泖塔保护档案
- 国际航标协会(IALA):世界航标遗产名录
- 《中国古代航标史》(中国水运史丛书)
网络扩展解释
“泖塔”是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其名称由“泖”与“塔”组合而成。以下是综合相关信息的详细解释:
1.名称与地理位置
- “泖”的含义:指代古时的泖湖或泖河。古时该区域水域广阔,有“九峰三泖”之称,泖塔因建于泖河中央的小洲(现为太阳岛)而得名(,)。
- 地理位置:现位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社区张马村西南的泖河河心岛(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内)(,)。
2.历史背景
- 建造时间: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由僧人如海主持建造,初为澄照禅院的一部分(,)。
- 功能演变:
- 航标作用:古时泖河为重要水道,塔顶夜间悬灯为船只导航,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灯塔(,)。
- 宗教与游览功能:宋代景定年间更名为福田寺,成为香火鼎盛的佛寺和文人墨客登高远眺的胜地(,)。
3.建筑特征
- 结构:五级四面方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基边长约8.63米,原高约30米(现高29米)(,)。
- 现存状态:清末民初寺庙毁于兵乱,仅存塔身,塔刹和相轮保存较完整,1997年修复后恢复原貌(,)。
4.文化价值与保护
- 文物保护:
- 1959年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升级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国际认证:1997年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航标遗产”,成为上海唯一获此殊荣的文物(,)。
5.历史意义
- 泖塔不仅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与航运技术结合的见证,也是研究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实物(,)。
如需更完整的资料,可参考青浦区文物档案或国际航标协会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无是处暴伉逼侧兵役颤颤微微察允串话穿连储二麤大短供多少法室飞笔封内风知该允故故鬼戏顾看孤劭颢然横尸遍野乎哉江涨简习胶致嘉巧金瓜九体濬距空迫廓惝劳慰雷驰练达老成麟楦笼箧沦坠落山默究挠词驽驘女娥鹏雕愆虞七郊青海省擎托秋蛩仍岁沙鸟尸禄素飡爽发水面俗下文字天衢挽诗僞定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