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床的意思、踏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床的解释

亦作“蹋床”。坐时搁脚的小几。俗称脚踏子。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海门盐场》:“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馒头三十餘,大小各异。”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审视,盖一妇人。”《宋史·舆服志一》:“﹝小舆﹞上有小案、坐牀,皆绣衣,踏牀緋衣。”《宋史·舆服志二》:“ 隆兴 二年正月,皇后受册毕,择日朝謁,有司具仪物,乞乘肩舆龙檐……衬脚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牀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踏床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古今两个主要义项,以下结合权威辞书与文献进行说明:


一、现代常用义:床前踏脚用具

指放置于床榻前供上下床时踏脚的矮凳或矮板,常与拔步床等传统家具配套使用。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61页

《汉语大词典》"踏"字条目


二、古代义项:坐卧具的组成部分

  1. 床榻延伸结构

    古代大型床具(如罗汉床、架子床)前与床沿相连的矮平台,可坐可置物。

    例证:

    《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西门庆坐在踏床上描眉画目。"(指床前平台)

  2. 造船术语

    指船舱内可拆卸的活动底板,亦称"踏床板"。

    来源:

    《天工开物·舟车》:"舱盖板下覆踏床,以防水渗。"


词源与文化关联

"踏床"由动词"踏"(踩踏)与名词"床"复合而成,其功能始终围绕"承足"核心。宋代《营造法式》已记载其作为家具构件的工艺标准,明清小说中则多反映其生活场景用途。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华书局点校本)
  4.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金瓶梅词话》原文库

网络扩展解释

“踏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实际使用场景综合理解:

  1. 字面含义(实物器具)
    指古代放置在床榻、座椅前供搁脚或垫脚的矮凳,又称“脚踏子”。这一用法在宋代文献中常见,如《宋史·舆服志》记载皇家车舆配有“踏床”;《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也有“妇人坐踏床”的描述。其功能类似现代家具中的脚踏,既方便登高就座,也用于搭脚休息。

  2. 引申义(成语比喻)
    作为成语,“踏床”象征富贵安逸的生活。源于古代贵族以脚踏床榻彰显身份,后衍生为对奢华享乐的隐喻。例如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提及“踞坐踏床”的场景,暗含人物地位显赫。

  3. 历史演变与文化关联
    该词从实用家具逐渐演变为文化符号:一方面作为生活用具延续至明清(如宫廷使用的雕花脚踏);另一方面在文学中成为阶级象征,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差异。

注:部分低权威来源(如、8)仅简单复述字义,建议优先参考《宋史》《夷坚志》等古籍及权威词典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巴西侯背城北风之恋不根之谈不足轻重鬯浃车轮菜乘鸾跨凤乘茵绰裕大虑道听途说多年生仿习法信風吹雲散蜂起凤栖梨浮土感逝个辈广寒殿刮揸国家秘密过量鹤浦合时宜花柳症酱蒙謇缓嘉友酒楼计争军门匡郭圹圹苦苦哀求连锅端令威露天矿鹿苑律风盲风怪雨慕古傩祓剖摘樵苏失爨鳍鬣侵耗柔质辱玷撒撇少吃俭用石主属思眺望体皃同心杯乡衮小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