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床的意思、踏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床的解释

亦作“蹋床”。坐时搁脚的小几。俗称脚踏子。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海门盐场》:“明旦起,枕席及蹋牀上凡列泥馒头三十餘,大小各异。”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蒋通判女》:“物踞坐蹋床上,背面不语。审视,盖一妇人。”《宋史·舆服志一》:“﹝小舆﹞上有小案、坐牀,皆绣衣,踏牀緋衣。”《宋史·舆服志二》:“ 隆兴 二年正月,皇后受册毕,择日朝謁,有司具仪物,乞乘肩舆龙檐……衬脚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牀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踏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实际使用场景综合理解:

  1. 字面含义(实物器具)
    指古代放置在床榻、座椅前供搁脚或垫脚的矮凳,又称“脚踏子”。这一用法在宋代文献中常见,如《宋史·舆服志》记载皇家车舆配有“踏床”;《水浒传》第四十五回也有“妇人坐踏床”的描述。其功能类似现代家具中的脚踏,既方便登高就座,也用于搭脚休息。

  2. 引申义(成语比喻)
    作为成语,“踏床”象征富贵安逸的生活。源于古代贵族以脚踏床榻彰显身份,后衍生为对奢华享乐的隐喻。例如宋代洪迈《夷坚志》中提及“踞坐踏床”的场景,暗含人物地位显赫。

  3. 历史演变与文化关联
    该词从实用家具逐渐演变为文化符号:一方面作为生活用具延续至明清(如宫廷使用的雕花脚踏);另一方面在文学中成为阶级象征,反映古代社会等级差异。

注:部分低权威来源(如、8)仅简单复述字义,建议优先参考《宋史》《夷坚志》等古籍及权威词典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踏床的意思

踏床是一个动词词语,意味着用脚踩踏或践踏在床上。通常用于形容跳跃或起身离床的动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踏床是由“⾹”部和“足”部组成的。其中,“⾹”部又叫做“香部”,是一个汉字的上半部分,表示和香气有关的意思。而“足”部则代表脚或行走的意思。

这个词的笔画数为11画。每个汉字由一笔或多笔的线条组成,踏床由总共11笔的线条组成。

来源和繁体

踏床这个词的源自是古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在古代,人们会在床上放置一个类似于垫子的物品,叫做“踏床”。人们会跳跃在踏床上,以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跳跃能力。

在繁体字中,踏床的写法为 “踏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踏床的古代汉字写法为:「蹋床」。这个写法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同时包含了与踏床相似的意义。

例句

1. 她每天早晨起床后都会踏床一会儿,以锻炼她的身体。

2. 小明迫不及待地从床上踏了下来,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组词

踏板、踏入、踏步、踏实、踏浪、踏实、踏歌

近义词

踩踏、践踏、踩踩、踏足、踏踩

反义词

放松、休息、躺卧、睡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