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之可惜的意思、弃之可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之可惜的解释

谓留着无多大用处,扔掉又未免可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标本作品,弃之可惜,谨录全文。”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弃之可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指某事物保留下来没有太大用处,但直接丢弃又觉得可惜,常用于形容难以取舍的处境。引申义也指某种利益或价值较小,争取意义不大,但放弃又心有不甘。


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因战局僵持,曹操以“鸡肋”为夜间口令。主簿杨修解读:“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或作‘弃之可惜’),以此比喻汉中,大王(曹操)必欲退兵。”后曹操果然撤军。


用法与示例


近义与反义


延伸思考

该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低价值事物时的矛盾心理,常用于生活、情感或决策场景。其核心在于权衡利弊,若长期纠结于“弃之可惜”的状态,可能错失更优选择。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三国志》相关记载或成语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弃之可惜——词义及来源

《弃之可惜》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物或某人价值很高,却被抛弃、舍弃或忽视的情况,表示觉得非常可惜。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弓和心,拆分笔画共计7画。

来源

《弃之可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庄子·成蟒》。其中有一句话:“非智者不也人,非仁者不爱人。非知可爱人,非素弃之可惜人也。”意思是只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人,只有仁爱的人才能真正关心他人。那些不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得珍惜的人,是不可取的。

繁体

《弃之可惜》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棄之可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代汉字写法为《棄之可惜》。

例句

1. 这本书虽然旧了一点,但其中的知识很珍贵,弃之可惜。

2. 那件艺术品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真是弃之可惜。

3. 这个优秀的员工不应该被辞退,他的能力弃之可惜。

组词

1. 弃置: 表示舍弃、抛弃,不在乎。

2. 止步不前: 表示停止进步,不继续前进。

3. 无视: 表示不理会,忽视。

近义词

1. 草木皆兵: 形容心胸狭窄,凡事多疑。

2. 斤斤计较: 形容小气,过分追求利益。

3. 珠落玉盘: 形容珍宝失落,感到非常可惜。

反义词

1. 善于利用: 懂得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2. 好心办坏事: 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3. 眼光狭窄: 形容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能远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