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碣的意思、石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碣的解释

(1).圆顶的石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又西北入 济水 ,城西北三里有 项王 羽 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 唐 刘禹锡 《宜城歌》:“花臺侧生树,石碣阳鐫额。”《英烈传》第一回:“﹝ 田丰 ﹞默坐良久,见一石碣,高有尺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刘南庐 ﹞卒於 通州 之 狼山 ,羣僧为葬於 骆右丞 墓侧,置石碣焉。”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阁东亭为石碣,刻 乾隆 御制《文源阁记》。”

(2).箭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皆被兕甲,又令 安广 之人,佩石碣之矢,张 卢生 之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碣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石碣指圆顶的石碑,古代多用于刻载功绩、纪念事件或标记地界。《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圆顶的碑石。碣,特立之石,方者为碑,圆者为碣。”

二、形制特征

  1. 形制:区别于方形碑刻,石碣顶部呈圆弧形(一说上小下大),形体通常较碑短小。
  2. 材质:多由整块石材雕凿而成,常见于花岗岩、青石等坚硬石料。

三、功能与用途

四、文化典例

古典文学中,石碣常具象征意义。如《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情节中,镇压天罡地煞的“龙章凤篆石碣”,隐喻天命与秩序。

五、字源考据

“碣”本义为“特立之石”,《说文解字》释:“碣,特立之石也。”后与“碑”并称,汉代后形制渐混,但“圆曰碣,方曰碑”之说仍为学界主流观点。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
  2.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文物出版社,2015年)
  3. 《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
  4. 《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注:引用文献为权威出版物,链接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可依据书目信息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石碣”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圆顶石碑
    指顶部呈圆形的石碑,常用于古代碑刻。该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唐代刘禹锡《宜城歌》中也有“石碣阳镌额”的描述。

  2. 箭名
    在部分古籍中,“石碣”也指一种箭的名称,但相关记载较少,具体形制未详。

二、其他含义

  1. 地名
    现代指广东省东莞市的一个镇,即“石碣镇”。该用法属于现代地理名称,与古义无关。

  2.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
    在《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石碣”常作为重要场景或道具。例如《猴王出世》提到石碣上镌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水浒传》第四十一回描述石碣刻有“号山枯松涧火云洞”。

三、文化背景

古代石碣多用于纪念或铭刻重要事件,其形制、用途与普通石碑(如方顶碑)有所区别。例如《红楼梦》第十七回提到“路旁有一石碣,为留题之备”,说明其常作为文人题字的载体。


建议参考来源:权威古籍释义可查看(汉典)、(语文教材解析);文学作品案例可延伸阅读(《猴王出世》)、(《水浒传》相关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抱关击柝抱腰緑博斗波溢不安沧浪客参奏怅憾驰驲驰书醇俗顿折二十四番花信风发明家蜂牖纷乱如麻负崄浮移黑办螖蠌鹘没贾桂江河降辔焦糖解作井收竟尉襟连究畅捞拢离搂论究没石民謡目次年老力衰牛旁旁稽钱镈牵经引礼窍窦权义热炕杀节省风摄氏温度计十头添撇手肘讼田铁关痛痛切切头甲突袭蛙鸣蚓叫王爷畏怖吴服呜哩呜喇午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