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祠的意思、奉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祠的解释

(1).祭祀。《史记·封禅书》:“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后汉书·桓晔传》:“ 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 曄 拒不受。”

(2). 宋 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詔以 熹 累乞奉祠,可差主管 台州 崇道观 。” 宋 陆游 《上书乞祠》诗:“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奉祠”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祭祀本义

“奉祠”最初指履行祭祀职责,常见于秦汉文献。例如:

二、宋代官职制度

宋代发展出特殊含义,成为安置官员的职衔体系: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解释将“奉祠”引申为成语(如、4),强调对祖先/神灵的恭敬供奉。此用法在权威古籍中未见明确依据,可能是基于字义的现代扩展解读,需注意语境区分。

提示:若需具体文献案例或制度演变细节,可参考《宋史·职官志》《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奉祠》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奉祭祀”。它的拆分部首是“女”和“示”,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字。根据笔画计算,它一共有10画。 《奉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会选择一些特定的场所,用来供奉神灵或先祖。这些场所被称为“祠堂”或“祠庙”,而“奉祠”则是指把物品或食物献给神灵或祖先的行为。 在繁体字中,用于表示《奉祠》的字形保持不变,仍然是“奉祠”。只是在繁体字的书写风格中,可能有一些细微的笔画变化,但整体来说基本一致。 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代和区域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奉祠》在古时候的写法是以真篆或大篆为基础的。这些古代字形的形态可能与现代常见的字形有所不同,但仍能辨识出其本义。 以下是《奉祠》的一些例句: 1. 我们在每年农历春节的时候都会去奉祠祖先。 2. 现代人生活忙碌,奉祠的传统逐渐被淡忘了。 3. 他每天都会亲自奉祠庙中的神灵。 与《奉祠》相关的一些组词包括:奉献、奉献精神、祠堂、祠庙等。 与《奉祠》相近的词有:祭奠、祭祀、祭拜等。 反义词方面,与《奉祠》相对的可以是,不奉祠、不祭祀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