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简板的意思、简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简板的解释

(1).见“ 简版 ”。

(2).即水牌。漆成白色或黑色,可以写字的木板或铁板。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简板水牌》:“俗以长形薄板涂布油粉,谓之简板,以其易去错字而省纸,官府用之,名曰水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简板是汉族传统打击乐器,由两片长条形硬质板材构成,通过相互碰击发声。其名称源于材质与形制的简洁性,主要用于戏曲、曲艺伴奏,尤以“道情”类表演为代表。以下从形制、用途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详述:


一、形制与演奏

  1. 材质与规格

    简板多以紫檀、红木或竹片制成,长度约65厘米,宽约4厘米,厚度约1厘米。两片为一副,上端略宽,下端渐窄,手持处常缠绕布条防滑。演奏时,右手执一片,固定于虎口,另一片通过手腕摆动与之碰击,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

  2. 声学特性

    因材质坚硬且密度高,简板音色清亮短促,节奏感强,适于掌控表演节拍。《中国民族乐器图志》指出其声响“穿透力强,在露天演出中可清晰传达至远处” 。


二、艺术应用场景

  1. 曲艺伴奏核心乐器

    简板是“道情”(源于道教说唱的曲艺形式)的标志性伴奏工具,如陕北道情、江西道情等。艺人左手持简板击节,右手渔鼓伴奏,形成“一板一鼓”的经典组合,故道情亦别称“渔鼓道情” 。

  2. 戏曲中的节奏控制

    在秦腔、蒲剧等梆子腔剧种中,简板与梆子交替使用,区分唱腔段落。清代戏曲文献《清稗类钞》载:“梆子促急,简板清缓,二者相济以定板眼” 。


三、文化象征与演变

  1. 道教文化的遗存

    简板形制与道教法器“朝板”(玉笏)相似,暗示其与宗教仪式的渊源。道教音乐研究学者田青认为,道情艺人借简板“击节通神”,保留了祭祀乐器的神圣性 。

  2. 名称辨析

    “简板”亦作“简子”,《汉语大词典》释为“说唱者击节之板”,强调其节奏功能。需注意与“拍板”(由多片木板串联)区分,后者用于宫廷雅乐及昆曲 。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中国民族乐器图志》(刘东升主编)
  3.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
  4. 《清稗类钞·音乐类》(徐珂编撰)
  5. 《道教与中国传统音乐》(田青著)

网络扩展解释

“简板”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作为书写工具

指古代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记事板,又称水牌。用木板或铁板制成,表面涂白漆或黑漆,字迹可擦除。明代文献记载官府使用这种简板记录临时信息,特点是节省纸张且便于修改错字。

示例: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提到:“涂布油粉谓之简板,官府用之,名曰水牌。”


二、作为乐器

属于打击乐器,由两根长竹片或木板组成,下端装有铜钹。演奏时用左手夹击发声,多用于戏曲、道情(说唱艺术)的伴奏,常与渔鼓配合使用。

结构特点:
长度约一尺,材质多为竹或木,通过击打铜钹部分产生节奏。


补充说明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简板”形容文章简练,但这一用法未被主流词典收录,建议优先参考前两种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白饧鞁鞍不折不扣趁朝淳信春正诞德到职大提琴滴墨杜挡奉报風矩分国佛地各有所长光丽关拢管事劀杀鬼窟狠揍黄姜晦溽静场井花荆棘丛生经济效益近利酒媪揫索居摄搕额拉拉杂杂掠楚龙牋挛胊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冒法青曾歃辞陕服尚飨扇虐蛇甲首肯心折丝染竦峭搜逷叹蜡铁索兔宫屠羊枉攘睕睕五剽五十步笑百步綫箧仙人掌茶縰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