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水横溢。 金 王若虚 《焚驴志》:“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
“潦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liáo yì,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潦溢”强调因过量降水或水流失控导致的灾害性溢出,兼具自然现象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属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代用法,可参考《焚驴志》原文。
潦溢(liáo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指水流满溢而泛滥的意象,形容水势汹涌、涌动。第二个意思是指文字或液体流拓在纸上造成的模糊、不清晰的现象。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文字潦草、涌动或溢出的情况。
潦溢的拆分部首是氵(三点水)和豆(豆字底),其中,氵代表“水”,豆是“水”的象形字。潦溢的总笔画数是16画。
潦溢一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太史公》中,后来也出现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如《汉书·艺文志》等。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水流汹涌、声势浩大或文字模糊、涌动等情况。
潦溢的繁体字为「潦溢」,与简体字完全一致。
在古代,潦溢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形状基本保持不变。例如,在金文和篆文中,字形可能更为古朴、笔画写法也更加独特。然而,这些古代文字的写法已经渐渐不再使用。
1. 暴雨过后,河水潦溢,冲毁了沿岸的堤坝。
2. 这篇手写作业字迹潦溢,几乎看不清楚。
流潦、潦洄、潦倒、潦汉、潦草。
洪水泛滥、奔涌、涌动。
涓涓细流、涟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