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实名。林檎(俗称花红)的一类。色青,故称绿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柰》:“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青者为緑柰,皆夏熟。”
“緑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lǜ nài,其中“緑”同“绿”,指颜色青绿;“柰”是古代对一类果实的称呼,属于林檎(即苹果属植物,俗称花红或沙果)的变种。
植物学特征
绿柰果实颜色偏青,因此得名。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柰分为白、赤、青三种,青色的即绿柰,成熟于夏季,与普通林檎相比果实更大,可通过栽种或压条繁殖。
历史文献记载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二·柰》中明确提到绿柰的类别,并指出其在中国西部(可能指西北地区)分布较多。
总结来说,“緑柰”特指青色果实的林檎类水果,属于古代对苹果属植物的细分命名,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緑柰》是一个中国古代的诗词词句,意思是“青绿色的苹果”。这句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一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矮纸斜行闲作梦,正书压案惹残灯。飞书信,暗尘生愁。冷翠湿红露,微雨燕双飞。”
《緑柰》的部首是“⺡”(犬首旁),它属于“草字头”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緑柰》这个词的繁体字为“綠柰”,其中“綠”指的是“绿色”,“柰”则是指“柰子”即“苹果”。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存在多种变化,因此《緑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写法。然而,对于《緑柰》一词的汉字写法,目前未有特别明确的古代词典或文献记录。
这是一幅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词,《緑柰》出现在其中。古代诗人杜牧通过《秋夕》一词表达了秋天夜晚的寂静和凉爽,以及他内心的孤寂和愁思。
组词:
緑洲、緑野、緑衣、緑草
近义词:
青、翠、碧
反义词:
红、黄、白
百男白席彩斿长虹贯日惩惧承平橱柜斗殴堆聚二十八次发愤展布方面官封牛丰雨福衢寿车感知勾括沟沿儿冠带官守诡谲无行果就宦室鉴谅假涂饥德经体赞元浸浔就正有道计嘱镌谯沮激鲲龙两道头廉节丽淫龙江剧隆祚贸易壁垒牛女疲黎嚬蹙遣纪浅斟低唱巧繁取合容堂软套套丧居纱笼中人折捶弞杻四学士滩簧特牛忒忒瓮尽杯乾汙官相行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