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惟尘冥冥。” 郑玄 笺:“犹进举小人,蔽伤己之功德。”后因以“惟尘”喻小人,佞人。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曰予不敏,好善暗人, 子玉 之败,屡增惟尘。” 晋 陆云 《九愍·修身》:“逢天怒而离纷,遘时咎於惟尘。”
“惟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典文献和语境理解,具体分析如下:
“惟尘”出自《诗经·小雅·无将大车》的“无将大车,惟尘冥冥”,原指大车行进时扬起的尘土遮蔽视线。郑玄注解中将其引申为“小人”或“佞人”,比喻举荐品行不佳者会损害自身功业。
出处与典故
源自《诗经》的“惟尘冥冥”,字面意为尘土飞扬,但经郑玄笺注后,成为代指“小人”的典故。例如三国嵇康在《幽愤诗》中用“屡增惟尘”暗喻招致小人祸患。
语义演变
用法特点
属文言用法,现代汉语中罕见,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如“逢天怒而离纷,遘时咎於惟尘”(陆云《九愍》)。
建议在古文阅读中优先参考《诗经》原典及郑玄笺注,以准确理解词义。
《惟尘》是一个成语,意为珍惜清净、超脱尘世的境界。它是由“惟”和“尘”两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形成了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惟”字的部首是心,它包含了8个笔画;“尘”字的部首是尸,它包含了6个笔画。
《惟尘》这个词来自《庄子·逍遥游》,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提倡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脱离尘嚣的纷扰。
《惟塵》是《惟尘》的繁体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惟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其形状与现代汉字稍有差异。同时,尘字的构造和现代写法也有所改变。
1. 修行者应该始终保持心灵的宁静,惟尘不染。
2. 高山流水,琴瑟和谐,这是一种惟尘的境界。
1. 惟我独尊:形容极端自负、独断专行。
2. 淡泊名利:指追求超脱名利、不为外界物质所动的心态。
超凡脱俗、超然物外、清心寡欲
纷扰尘嚣、纷纷扰扰、浮躁喧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