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枚乘 《七发》:“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后因以“鷺涛”指波涛。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鷺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宋 林逋 《即席送江夏茂才》诗:“一点风帆若为望,海门平阔鷺涛秋。”
(2).比喻人的才情。 清 蒲松龄 《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凤彩鷺涛,露才情於铅槧;鏤膺虎韔,试游戏於雕弧。”
“鹭涛”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源于西汉文学家枚乘的《七发》。原文描写波涛初起时“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即用白鹭群飞时的动态比喻波涛翻涌的景象。因此,“鹭涛”成为波涛的代称。
文学应用示例:
清代蒲松龄在《代毕信涉通王受兹启》中,用“鹭涛”比喻文采和才华:“凤彩鹭涛,露才情於铅槧”,此处将才情与波涛的壮美类比。
该词兼具自然意象与人文隐喻,常见于古典诗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赏析或特定修辞场景中。如需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唐代陈陶、皎然等人的作品。
鹭涛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鹭”和“涛”两个字组成。其中,“鹭”是由“鸟”和“各”的部首组成,它的拆分笔画是7画。而“涛”由“氵”和“舀”的部首组成,它的拆分笔画是11画。
“鹭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在小说中,有一句诗:“鹭鸟青林晓,孤帆远水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其中“鹭鸟”和“远水孤帆”为诗人所赞美的重要元素。
在繁体字中,鹭涛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鹭涛的写法可能有些许差异。根据古籍《说文解字》的记载,它的古代写法是“鷺濤”,部首和构造与现代汉字相同,只是字形上有些微差别。
以下是几个例句中使用到"鹭涛"的情景:
1. 望着远方的湖泊,可以看到鹭涛飞翔。
2. 饭店附近有一片湖泊,湖面上有很多鹭涛停歇。
3. 晨光下,鹭涛在湖中破浪前行,宛若一幅画卷。
组词:鹭群、鸟涛、涛声、鹭鸟、飞涛。
近义词:鹤浪。
反义词:平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