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逻候的意思、逻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逻候的解释

(1).巡逻侦察;巡察稽查。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有 绥阳 小谷,虽山崖絶险,谿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 章炳麟 《五无论》:“今法令滋章,其所庇仍在强者,贫民以为盗受诛,寧止亿兆,其或逻候森严,不得恣意,则转死於煤坑中耳。”

(2).指边境侦察敌情的哨所、土堡。候,“ 堠 ”的古字。《北史·獠传》:“ 始欣 谋将南叛。 始欣 族子 愷 时为 隆城 镇将,密知之,严设逻候,遂禽 梁 使人,并封 始欣 詔书、铁券、刀剑、衣冠之属,表送行臺。” 宋 文同 《豳州》诗:“逻候不惊烽燧息,高原闲猎旧将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逻候是汉语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巡察”与“警戒”展开,具体包含以下两类释义:

一、侦察敌情的军事行为 指古代军队在边境或要地设置的巡逻、侦察活动,具有监视敌情、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朝廷忧之,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此处的“候”即指军事警戒设施,与“逻”的巡察功能相辅相成。此类用法常见于史书对边防策略的记载,如《资治通鉴》中多次提及边军“严逻候以备胡”。

二、执行巡察的军事岗位 代指承担巡逻侦察任务的士兵或低级武官。《汉语大词典》释为“巡逻侦察之兵”,例如《宋史·兵志》载:“每寨置逻候二人,月给缗钱。”此类岗位在宋代军事体系中属基层编制,负责日常警戒与情报搜集,其职能在《武经总要》等兵书中被归入“斥候”系统。

该词由“逻”(《说文解字》释“巡也”)与“候”(《玉篇》释“伺望也”)复合构成,语源可追溯至秦汉军制,常见于历代军事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但作为历史语素保留在“巡逻”“斥候”等复合词中。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辞源》第三版)

网络扩展解释

“逻候”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巡逻侦察;巡察稽查
    指对特定区域进行巡视、监察或稽查的行为,常用于军事或治安管理场景。例如:

    •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中提到“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描述了对险要地带的巡查。
    • 章炳麟《五无论》中亦用“逻候森严”形容严密的稽查制度。
  2. 边境侦察敌情的哨所或土堡
    “候”为“堠”的古字,指古代边境用于瞭望敌情的防御工事。例如:

    • 《北史·獠传》记载“严设逻候”以防范敌军渗透;
    • 宋代文同《豳州》诗中“逻候不惊烽燧息”也印证了这一用途。

二、补充说明

建议在古籍或历史研究中优先采用“巡逻侦察”与“边境哨所”两种解释,若遇特殊语境可参考其他来源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拔禾版瓦宝座不知人抄内察恕称事诚直丑地错绮大风大浪奠安凋毁堵垣戹屯歌法舸梵宫朏明风领怪不到冠凫归风贵好过犯鹤使惶懹火酒奸宿焦糖嘉遇剂型椐椐强强看风转舵敛葬龙兴凤举鸾鸡碾房抛声调嗓凭藉黔庶谦谢骑箕秋胡妇楸棋全优溶体善端赏高罚下牲事税契淑亮螳螂跳身童騃鈯斧托天文成缃缛湘鱼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