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讨赜的意思、讨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讨赜的解释

讨究隐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讨赜”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探究、索求深奥隐微的道理或事物。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结合权威典籍和辞书释义:

  1. 基本释义: “讨”意为探索、研讨、寻究;“赜”音同“责”(zé),本义指幽深玄妙、精微深奥之处。因此,“讨赜”即指深入探究幽深玄妙的道理或事物,强调对深层次、不易察觉的义理或奥秘的钻研与求索。

  2. 出处与典籍应用: 该词源远流长,常见于古代哲学、经学阐释中。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孔颖达为《周易·系辞上》所作的疏解:“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莫大乎蓍龟。”其中“探赜索隐”与“讨赜”含义相通,指探究深奥的义理,索求隐秘的事迹。后世常以“讨赜”或“探赜”指代对经典、哲理、历史等深层次内容的精研。

  3. 应用场景与对象: “讨赜”主要用于学术、思想领域,对象通常是:

    • 深奥的哲理: 如儒家经典、道家玄理、佛学义谛等。
    • 精微的学问: 如易学象数、天文历法、训诂考据等需要深入钻研的学问。
    • 幽隐的事迹: 指探究历史中不为人知或难以理解的深层原因和真相。
    • 事物的精微本质: 泛指对任何事物内在深层规律或奥秘的探索。
  4. 同义词与近义词:

    • 探赜: 含义几乎完全相同,常可互换使用。
    • 索隐: 侧重于索求幽隐之事或理。
    • 钩深: 指钩取深奥的道理。
    • 研精: 研究精深微妙的道理。
    • 覃思: 深思。
    • 考究: 考查研究(程度可能略浅)。
  5. 现代使用与提示: “讨赜”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书面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学术论著、文史研究或刻意追求古雅文风的语境中。它强调的是深度和精微度,区别于一般的“探讨”或“研究”。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讨赜”及“赜”字有详细释义和书证引用。 [可查阅纸质版或权威在线版本如“汉典”(zdic.net)的对应词条]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提供“赜”字释义及“探赜索隐”等成语解释。
  3. 《周易正义》(孔颖达疏):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原始出处及经典阐释。 [可参考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的点校本或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4. 《辞源》(商务印书馆): 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对“赜”及“探赜”等词有溯源和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讨赜”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为罕见。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拼音与结构

    • 拼音:tǎo zé()
    • 字形结构:两字均为左右结构,“讨”意为探究、探讨,“赜”指深奥、幽深的事物。
  2. 释义
    意为“讨究隐微”,即探讨深奥、隐秘的道理或学问,侧重于对抽象、复杂问题的深入研究()。

  3.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岑参的《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此句以“讨赜”形容学问的广博精深,体现对经典文献的钻研()。

  4.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多用于形容对哲学、历史等领域的深度探究。

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获取更详尽的语源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剧步祷策得插艾嘲诙吃食讳食出乎意料春色撩人刺破大操当乡砥课帝图惰肆梵音甘馨广庭大众欢怿货财夥友呼声迦老击踘径赛旌栧扃键九六炕牀克化阃幄勒崇乐神立式流风遗迹离析楣梁女丑挈领提纲弃天奇正蠼猱塞表撒尼族商受审练是故谥谱尸忝私充榻床镗威天下为公遗操无机可乘霞矫乡壁祥变相央纤路谢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