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动止的意思、动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动止的解释

(1).动作与静止。《庄子·天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2).行动;举止。《后汉书·张湛传》:“﹝ 张湛 ﹞矜严好礼,动止有则。”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动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小人有这个新人在旁,动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铭》:“孺人勤敏,有识量,动止尤嫻礼法。”

(3).起居作息。谓日常生活。多用作书信中的问候语。《隋书·经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比来不审尊体动止何似?”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之三:“秋冷,伏维动止万福。” 明 归有光 《与沉云泉秀才书》:“ 朱秀才 来,具知动止为慰。”

(4).古代监狱的别名。《太平御览》卷六6*四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动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异名也。又狴犴者,亦狱别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动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动止”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哲学与自然概念 指事物的运动与静止状态,常用于古代哲学论述中。例如《庄子·天地》提到“动止无形,变化无常”,此处“动止”强调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运动与静止”,作为对立统一的概念,常见于道家典籍对自然规律的探讨。

二、行为举止规范 引申为人的仪态与日常行为。《后汉书·张湛传》记载“动止有则,居处斋肃”,描述张湛言行合乎礼法。《古代汉语词典》收录此义项,强调该用法多用于评价人物修养,如《宋书·谢瞻传》“动止由礼”即指行为遵循礼仪规范。

现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保留其书面语特征,标注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学术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动止”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动作与静止
    指物理或行为上的运动与静止,常用于哲学或抽象讨论。例如《庄子·天地》中提到“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强调自然规律的动静交替。荀子在《修身》中也以“动止”比喻对行为的节制。

  2. 行为举止
    指人的具体行动或仪态规范。如《后汉书·张湛传》描述张湛“动止有则”,体现其举止合乎礼法;明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止不得”则形容行动受限的状态。

  3. 日常生活(书信问候语)
    古代书信中常用作对收信人起居生活的关切问候。例如韩愈在《与华州李尚书书》中写道“不审尊体动止何似”,王安石亦用“伏维动止万福”表达祝福。这类用法多见于唐宋文人往来信件。

此外,部分文献(如)提到“动止”有“古代监狱别名”的冷僻含义,但此义项缺乏广泛例证,可能属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

别人正在浏览...

宝持贬量苍松翠柏捶骨沥髓储君纯色撺弄麤蕤带班耽习断缣寸纸繁林分儿风飞云会高手共亲诟讟沟子祼献汉律花姑娘画省祸因恶积减碳奸黠捷报金风金鈚嵇散籍设骏马换倾城可来旷奇寥亮泠泠露褐麻乱梅花脑灭口谋计目成心许女主角评骘强扭的瓜不甜七弃去处鹊音去梯绕指柔儒宗埽愁帚善门蛇胆説亲道热刓印微弱握中诬执下辈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