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ull]∶行动、动作或反应迟钝的
他那呆滞的头脑
(2) [vague]∶无表情的
跳着舞,眼光呆滞,无精打采
(3) [sluggish;idle]∶经济上不活跃或商品、股票等滞销的
呆滞的市面
(1).不流畅;停滞。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 张涇南 司寇 照 ,坠马伤古臂几折,时方进呈落叶倡和诗,遂用左手书楷,凝厚藴藉,无一笔呆滞,真造化手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三:“工商业目前的呆滞现象是暂时的。”
(2).不灵活。 曹禺 《雷雨》第二幕:“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 杜鹏程 《飞跃》二:“他终于一年又一年变得举止迟钝,脸腮下陷,眼光呆滞。”
呆滞(dāi zhì)是汉语中一个形容词,指人或事物表现出迟钝、不灵活、缺乏生气的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解析:
形容人的神态或反应迟钝
指神情麻木、目光无神,或思维、行动迟缓。
例:他因过度惊吓而目光呆滞。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246页。
参考链接:现代汉语词典在线版(教育部官网收录)
形容事物不流通或停滞
多指资金、货物等流动性差,或画面、场景缺乏动态感。
例:疫情期间部分行业资金周转呆滞。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023页。
参考链接:汉语大词典数据库(官方权威数据库)
来源支持:《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台湾教育部,2015年
参考链接:教育部国语辞典(台湾官方辞典)
“呆”本义为痴傻,“滞”意为淤塞不通,二字组合强化了“凝止不动”的意象。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及正式语境,如医学描述(“神经性呆滞”)、经济报告(“呆滞资产”),或文学中对人物状态的刻画。
权威参考来源说明
“呆滞”是一个形容词,读音为dāi zhì,其含义和用法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呆滞”既可描述生理或心理状态,也可用于经济领域,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长期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师()。
鞍鞯保泰持盈摒絶冰颜残削酲醲地下河凤腊風霾风邪纷拿俯纳福缘绠绁旱虐黄榆塞回暖糊精混蒙互见呼吸商谨白镜月据争空孱空言虚语窥覩狼子驎骥临逆隆指楼航炉峰轮广陆詟水栗敏寤目巧宁生皮面破义铺驿千把峭崿旗的弃力清谣青云士取効软抬山沟删简摄论宗狮子鼻太丘道广停辛伫苦王八王良未名午达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