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炉捶的意思、炉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炉捶的解释

亦作“ 鑪锤 ”。亦作“ 鑪椎 ”。 1.炉与锤。指冶炼锻造。《庄子·大宗师》:“夫 无庄 之失其美, 据梁 之失其力, 黄帝 之亡其知,皆在鑪捶之间耳。” 陆德明 释文:“捶,本又作锤。” 郭庆藩 集释:“鑪,灶也;锤,锻也。以上三人皆因闻道然后忘其所务,以契其真,犹如世间器物假如鑪冶打锻以成其用者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词林大拜》:“岂惟 张 桂 诸公真能夺造化之鑪锤耶!”

(2).比喻造化,陶铸。《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雕刻百工,鑪捶万物。” 张铣 注:“雕刻、鑪捶,喻造化也。”

(3).比喻构思熔裁或构思熔裁的能力。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顾侯 运鑪锤,笔力破餘地。”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论诗》:“ 谢康乐 、 庾义城 之诗,鑪锤之功,不遗力也。” 清 戴名世 《方灵皋稿序》:“而旁及于人情物态,雕刻鑪锤,穷极幽渺,一时作者,未之或及也。”

(4).比喻军政大事等的安排、措施。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昨者阁下方事 淮 蔡 ,独当鑪锤。”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上帝憎之,命我祖宗,畀尔鑪椎,往销其锋。”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效款》:“今日鑪锤任君宰,强移栖息一枝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炉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ú chuí,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
    指“炉”与“锤”,即冶炼锻造的工具或过程。例如《庄子·大宗师》中提到“皆在鑪捶之间耳”,陆德明释文称“鑪,灶也;锤,锻也”,比喻器物需经冶炼锻造方能成器。

  2. 比喻义

    • 造化与陶铸:引申为自然或人为的塑造力量。如《广绝交论》中“雕刻百工,鑪捶万物”,张铣注“鑪捶喻造化”。
    • 构思与熔裁:指文学创作中的构思能力。苏轼诗句“炉鎚一手赋形殊”即用此意。
    • 军政措施:借指对重大事务的安排,如明代文献中“夺造化之鑪锤”。

二、其他写法与扩展


三、使用示例

  1. 冶炼锻造
    “夫无庄之失其美……皆在鑪捶之间耳。”(《庄子·大宗师》)
  2. 文学创作
    “炼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杨万里《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出处或学术讨论,可参考汉典、辞海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炉捶

炉捶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炉和捶。

炉这个字的部首是火,总共有4画。它的本义是烹煮食物的设备,也可以指代用来烧火的器具。炉常用来形容热气腾腾的场景,比如“炉火纯青”。

捶的部首是手,并且有7画。它表示用手拍打或敲击的动作。捶这个字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打击或敲击的声音。

炉捶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传说或故事与之相关。它可能是古人根据实际场景构造出来的词语,用来形容炉火旺盛时的敲打声。

炉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爐槌。

在古时候,炉捶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按照古代字典《说文解字》,炉的旧字形为“炏”,捶的旧字形为“丶卒”。这种古代写法与现在的写法有所区别,但意义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

他站在篝火旁,手里紧握着炉捶,不停地敲打着锣鼓。

炉捶在形容热烈的场景中常被使用,比如形容擂台上的激烈拳击比赛或庙会上的锣鼓声。

一些与炉捶相关的词语有:炉火纯青、火炉、捶胸顿足。

与炉捶意义相反的词语有:冷淡、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