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纪的意思、干纪的详细解释
干纪的解释
(1).违犯法纪。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北齐书·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清史稿·高宗纪一》:“王其严加约束,毋俾干纪。”
(2).犹干系;责任。《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 鲜于同 这件干纪。”《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词语分解
- 干的解释 干 (⑧干??乾) ā 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古
- 纪的解释 纪 (紀) ì 记载:纪年。 * 。纪行(妌 )。纪实。纪念。纪传(刵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
网络扩展解释
“干纪”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一、基本释义
-
违犯法纪
源自《左传·襄公十十三》:“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历代文献如《北齐书》《清史稿》等均沿用此义,例如《清史稿》提到“毋俾干纪”,即要求严守法纪。
-
责任;干系
多见于明清小说,如《警世通言》中“脱了鲜于同这件干纪”,指摆脱责任牵连。
二、用法与场景
- 历史与文学:多用于描述违反国家法纪或强调责任归属,如“犯关干纪,莫不诛殛”(《册魏公九锡文》)。
- 现代语境:较少使用,若出现则多保留“责任”含义,例如“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辨析
需注意“干”在此词中意为“触犯”,而非字面“做事”;“纪”指法度、规矩。因此“干纪”整体强调对规则的违背或责任的承担,而非遵守纪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左传》《清史稿》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干纪这个词是指做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它的部首是干(gān)和纪(jì),共有10个笔画。干字表示努力,纪字表示记载或规矩。
干纪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干字的汉字写法是“⺮”,表示竹子,象征着努力和奋斗的精神。纪字的汉字写法是“西”,表示绳索,用来记录事情和制定规矩。
干纪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干纪的例句:
1. 他对工作非常干纪,总能按时完成任务。
2. 在这个团队里,大家都秉持着干纪的态度。
3. 记者的职责是严格干纪地报道新闻,不偏不倚。
干纪的组词可以有干事、干劲、纪律等。
与干纪近义的词语有认真、勤奋、努力等。反义词可以是懒散、不守纪律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