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羹粥的意思、羹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羹粥的解释

菜羹和稀饭。 宋 苏轼 《李氏园》诗:“抽钱筭间口,但未搉羹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羹粥"是汉语中表示两种传统流质食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和饮食文化角度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羹"指用肉类、蔬菜或豆类加水煮制的浓稠汤汁,常添加淀粉勾芡,如《礼记·内则》记载的"雉羹"属于先秦贵族饮食;"粥"则特指稻米、粟米等谷物加水熬煮至米粒软烂的半流质食物,《齐民要术》详细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粳米粥"的制作工艺。

从词义演变观察,"羹粥"连用最早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指代市井常见的汤食与稀饭组合,如"羊羹配豆粥"的早餐搭配。明清时期词义扩展,既可指代贫民果腹的简单饮食(见《儒林外史》第三回"羹粥度日"描写),亦可表示病中调养的流质膳食,《本草纲目》载"粟米粥养胃气,肉羹补虚损"的食疗方案。

现代汉语中该词保留双重语义:狭义指具体食物类型,广义象征清贫生活状态。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古代"羹"多含肉料而"粥"纯为素食,二者并称时往往体现饮食结构的完整性。中国社科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了吴语区"羹粥不分"等俗语,反映其在地方饮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羹粥”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指菜羹和稀饭,常用来比喻贫寒的生活或简单的饮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羹”指较稀的汤类食物,“粥”则是稠的流质主食。二者组合后,字面意义为简单的饮食,但更深层指代生活清苦或物质匮乏的状态。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学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李氏园》诗:“抽钱筭间口,但未搉羹粥。”这里通过“羹粥”描述百姓因赋税繁重只能维持最低饮食水平的情景。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生活简朴、经济拮据,或对比富足与贫困的语境。例如:“虽居陋室,羹粥度日,却心怀坦荡。”

三、语法结构

四、延伸意义

成语通过饮食的简朴,映射出古代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也隐含对清廉自守或安贫乐道精神的褒扬。例如:“他一生清廉,甘愿羹粥布衣,不取不义之财。”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背景,可参考苏轼《李氏园》的完整赏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顽艳背若芒刺不佳参军差池钞劫饬禁愁戚搭包地记地图学覩着知微帆船茷骩丰额扞护管待古北口号灯合剌剌化度胡考挟策蹇吃交换机借对精心极谈踡蹐居家钜纤撩开手列火林榔鲁馆萝藦秘郁牧副内外孙庞鸿谴责青豆舍求心却下去事山醪绳菲十荡十决兽火树功殊状蜪伴特创徒庶文格五明物隐下车伊始象肖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