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中农的意思、上中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中农的解释

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中农"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农村阶级划分的术语,指经济地位介于富农与中农之间的农民阶层。该概念最早见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时期制定的阶级分析体系,现已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社会学术语。

核心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上中农指土地改革时期"占有较多生产资料,生活较为富裕,有轻微剥削行为的中农"。这类农户通常拥有相对充足的土地、农具和牲畜,能维持全家温饱并略有结余,但尚未达到富农的剥削程度。

历史背景

在1950年颁布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中,政府将农村人口细分为地主、富农、上中农、中农、贫农等13个阶级。上中农(亦称富裕中农)的划分标准为:剥削收入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5%,主要依靠自身劳动经营土地。

社会特征

根据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的考证,典型上中农具有三大特征:

  1. 人均耕地面积比普通中农多20-30%
  2. 拥有至少1头役畜和完整农具
  3. 年粮食结余可维持3-6个月口粮

政治定位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将其归类为"动摇的小资产阶级"。这类群体在土地改革中既可能支持革命,又存在保护既得利益的保守倾向。1984年《关于农村阶级成分划分问题的通知》废止该分类后,相关概念转为历史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上中农”是中国农村阶级划分中的一个历史概念,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1.基本定义

上中农指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如土地、农具等),主要依靠自身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较为富裕的中等农户,也被称为“富裕中农”。他们通常能够自给自足,甚至略有盈余,但剥削程度未达到富农标准。

2.阶级划分背景

3.与其他阶级的区别

4.历史作用与争议

5.现代意义

这一概念现已退出政策实践,但作为历史研究和社会阶级分析的术语仍具参考价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结构的复杂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划分标准或政策影响,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相关学术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枣边界笔芦鬓枣残慢充多垂髾从义丹灵颠倒阴阳地鳖恶孽二项方程凡胎法网飞鱼钩负义富殖槁荐怪嫌徽霍货架子贱气解禁快心来婆婪赃乐平腔流祸流年不利緑林好汉内国旁搜偏胜戕贼千斤闸千虑一得褰褰情海轻蓬晴沙青书旗手榷货务三百六十行三臡沙汀沈周睡卧不宁诵习搜揽通旷同业相仇晚莫危豁象传显说箫局小溜子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