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鬓发蓬乱。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鬢衰颜不復粧。” 唐 卢纶 《逢病军人》诗:“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宁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鬢已添霜。”
“蓬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定义
由“蓬”(头发蓬松)和“鬓”(太阳穴两侧的头发)组成,形容头发凌乱、未经梳理的状态,多用于描写年老、忧愁或疲惫的人。
文学与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例如:
延伸含义
除形容人的外貌,也可借喻自然景物的凋零杂乱,如草木被风吹动后的散乱状态。
结构解析
该词为偏正结构,“蓬”修饰“鬓”,强调头发的无序感,常与“衰颜”“荆钗”等词搭配,增强画面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蓬鬓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头发浓密如蒲苇一般,像翻起的波浪般的鬓发。
蓬字的部首是艹,总共有10个笔画;鬓字的部首是髟,总共有19个笔画。
蓬鬓这个词来源于《史记·平津侯马援列传》:“衣蓬蓬,鬓如雪。”形容马援身穿蓬衣,鬓发洁白如雪。后来成为形容人的鬓发浓密的典型用语。
蓬鬓在繁体中的写法为“蓬鬢”。
在古代,蓬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为“彭”,并没有现代的艹部,而是带有一个立刀旁,表示植物茁壮生长的意象。鬓字的古字形为“鬢”,与现代的髟部相似,但左边的部分是“鬯”,表示香气。
他长着一头蓬鬓,给他增添了几分成熟男人的魅力。
蓬发:形容头发松散而蓬松; 蓬头:形容头发杂乱而蓬松; 蓬勃:形容生机旺盛、充满活力; 冠鬓:指额头和鬓角。
鬈发、丰鬟、浓鬓。
稀疏发、秃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