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墉的意思、金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墉的解释

(1).西方的城。《文选·张衡<西京赋>》:“似 閬风 之遐坂,横西洫而絶金墉。” 薛综 注:“墉,谓城也。絶,度也。言阁道似此山之长远,横越西池,而度金城也。西方称之曰金。”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晋 潘岳 《西征赋》:“金墉鬱其万雉,峻嵃峭以绳直。”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旁望斗城,金墉万仞。”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3).古城名。 三国 魏明帝 时筑,为当时 洛阳城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西北角一个小城。 唐 贞观 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 晋 陆机 《洛阳地记》:“ 洛阳城 内西北角有 金墉城 ,东北角有楼高百尺, 魏文帝 造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 瑶光寺 北有 承明门 ,有 金墉城 ,即 魏氏 所筑。”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 嘉平 六年, 司马师 废其主 芳 ,迁於 金墉 。 延熙 二年, 魏王 禪位於 晋 ,出舍 金墉城 。 晋 杨后 及 愍怀太子 至 贾后 之废,皆徙 金墉 。 永康 二年, 赵王伦 簒位迁 惠帝 ,自 华林 西门出,居 金墉城 。”因亦比喻帝后被贬之所。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 金墉 之耻未雪, 澶洲 之盟将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蕴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金墉原指“坚固的城墙”,特指以金属装饰或比喻固若金汤的城防结构。古代文献中常以“金”形容事物的华贵与坚实,“墉”即城墙,故组合后多用于军事防御或象征权力中心。《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金属铸造的城墙”或“喻指险要的关隘”。

  2. 字义分解

    • 金:此处取“金属”或“金色”之义,强调材质的贵重与不可摧折。
    • 墉:《说文解字》注“墉,城垣也”,即城墙的统称,后引申为屏障、边界。
  3. 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历史典籍,如《后汉书·公孙瓒传》载“缮治城郭,营立楼橹,造作金墉”,描述军事防御工事;《文选·张衡〈西京赋〉》李善注引《三辅黄图》称汉代长安城“金墉在其西”,指代都城核心区域。

  4. 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金墉常被赋予权力与稳固的象征意义。例如,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以“金墉”暗喻帝王居所的森严,而道教文献《云笈七签》则借“金墉城”指仙境中的永恒之地。

  5.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考古学界将洛阳发现的魏晋古城墙遗址称为“金墉城遗址”(参考《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成为研究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金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释义

  1. 西方之城
    指地理方位上的西方城邑。例如《文选·张衡<西京赋>》中提到“横西洫而絶金墉”,薛综注解释为“西方称之曰金”。

  2. 坚固的城墙
    通“金城”,形容城墙的雄伟与牢固。晋代潘岳《西征赋》用“金墉鬱其万雉”描述城墙的高峻,唐代王勃亦在《九成宫颂》中以“金墉万仞”比喻城墙的险要。

  3. 古城名
    特指三国时期魏明帝在洛阳西北角修筑的小城,唐代贞观后废弃。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其位置,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提到司马师曾将废帝曹芳迁居于此。

二、引申用法

三、历史背景

金墉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重要军事和政治意义,既是防御要塞,也曾作为皇室成员的软禁场所。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考古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准确性。

建议:若需深入研究,可参考《洛阳伽蓝记》《读史方舆纪要》等古籍,或查阅洛阳地区考古报告以获取更多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巴渝歌背日性敝政差舛超声波酲酲抢抢攘攘道德评价樊槻冯翊歌功颂德隔年旧历本公车广柑锢塞汉刻画色慧明驾部奸通九白之贡凯归可欲快壮跨骑劳劳攘攘累时略历两脚书橱鲤鱼曼寿曼啸眉癖米粮南征北讨奴辈盘担旁出骑吏青册亲彊气体吸收热人鱬鰗鱼桑黮觞杯尚韦善好善佞善忘首丘之情俗不可医随逐昙摩文化产业像运先零写手懈意撷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