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矜恤 ”。怜悯抚恤。《晏子春秋·问上二一》:“积丰羡之养,而声矜卹之义。”《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奉公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北史·源贺传》:“然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 清 蒋士铨 《<桂林霜>书后》:“惟同殉之子女6*奴婢等三十五人,未叨矜卹。”
见“ 矜卹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矜恤汉语 快速查询。
“矜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n xù,其核心含义是怜悯抚恤,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困境的关怀与同情。以下为详细解释:
“矜恤”融合了情感与行动,既包含同情之心,也强调实际的抚助行为,常见于描述仁政或人道关怀的语境。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参考《后汉书》《晏子春秋》等文献。
矜恤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怜悯、同情。它表示对他人的不幸和困境感到心疼,并表达对其加以帮助和安慰的情感。
矜恤由“矛”和“心”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3。
矜恤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下》一书中,后被大量引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在繁体中,矜恤的写法为「矜憫」。
古代汉字中,矜恤的字形不同于现代汉字。它的古代形态为「矜憫」,其中矜字中的“矛”在上方加了一点,恤字中的“心”在下方有两点相连。
1. 他矜恤贫穷的人,并无私地给予了帮助。
2. 在他遭受失败时,得到朋友的矜恤和鼓励是他最需要的。
矜情、矜持、矜贵、矜短、矜持
怜悯、同情、怜惜、关怀、慈悲
冷漠、无情、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