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兵的意思、徒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兵的解释

(1).步兵。《左传·隐公四年》:“诸侯之师败 郑 徒兵,取其禾而还。”《史记·晋世家》:“献 楚 俘於 周 ,駟介百乘,徒兵千。” 宋 苏轼 《策别》之十三:“今 江 淮 之间,又有发运,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可胜计哉。”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封建政治制度在慢慢建立起来。军制最为明显。甲士和车战降到次要地位,徒兵和野战上升到主要地位。”

(2).步卒所执的兵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杨伯峻 注:“此两兵字皆指兵器,车上之战士与车下之徒卒所执兵器不同,故云车兵徒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徒兵”一词在汉语中有两层主要含义,以下是综合各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步兵
    指古代战争中不乘坐战车、徒步作战的士兵。例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诸侯之师,败郑徒兵”,说明春秋时期徒兵已作为独立兵种参与战斗。这种步兵编制在对抗山地部族(如戎狄)时尤为重要。

  2. 步卒的兵器
    特指步兵所使用的武器,与车兵(战车上的士兵)的兵器相区别。《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提到“赋车兵、徒兵”,杨伯峻注解指出两者因作战方式不同,兵器种类也有差异。

二、出处与演变

三、其他用法

在成语中,“徒兵”可比喻无实际作用的人或物,如“徒有虚名之兵”,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徒兵》的意思

《徒兵》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没有用武之地、待命无事的士兵”。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徒兵》一词的部首为“彳”和“兵”,由于“彳”部分在字的右边,所以被称为右旁,表示前进的意思;“兵”部分在字的左边,表示和军队有关的意思。总筆画数为八划。

来源和繁体

《徒兵》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中的制度。在古代中国,军队分为战斗部队和随军人员。战斗部队负责实战,而随军人员则是为了修理营房、护卫后勤物资等工作。这些随军人员由于没有参与实战,常年在后方待命,被称为“徒兵”。在战争结束或者战斗人员不足时,他们会被调入战斗部队补充兵员。

《徒兵》的繁体形式为「徒兵」。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相较现在有所差异。例如,徒兵的「兵」字在古代写法中使用了更多的横画和撇画,而「徒」字的左右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句

1. 这些徒兵在战场上没有战斗力,只能在后方保护营地。

2. 由于战斗人员不足,军队被迫调集了大批徒兵。

组词

1. 徒弟:学习某门技艺或学科的学生。

2. 徒步:指走路而不是乘坐交通工具。

3. 徒劳:形容做事没有效果,付出努力但无收获。

近义词

无用兵、闲兵、后备兵

反义词

战斗兵、实战部队、前线军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