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禁司的意思、禁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禁司的解释

指主管防禁之事的部门或官员。《后汉书·百官志一》:“稟假掾史主稟假禁司。”《陈书·陈方泰传》:“又率人仗抗拒,伤损禁司,为有司所奏……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晃 好武饰,及罢 南徐州 ,私载数百人仗还 建康 ,为禁司所觉,投之 江 水。” 胡三省 注:“禁司,主防禁诸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禁司”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官职名词,由“禁”与“司”组合而成。“禁”本义指禁令、禁忌,引申为帝王居所或相关事务,如《周礼·天官》记载“掌王之禁戒”;“司”指主管、执掌,常见于官职名称,如“司寇”“司徒”。二者结合,“禁司”特指掌管宫廷禁卫或相关禁令的官职,常见于唐宋时期文献。例如《新唐书·百官志》提到“左右监门卫,掌禁司门籍”,指其负责宫门出入稽查。

从职能看,“禁司”多与禁军系统相关,如宋代殿前司下属机构中设有“禁司”,负责宫廷安全与仪仗。其权限覆盖禁中巡逻、门禁管理及仪卫调度,属内廷重要职官。部分文献中,“禁司”亦代指刑狱司法机构,如《宋刑统》载“诸禁司囚徒,皆亲听断”,表明其司法职能。

引用来源:

  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礼》
  2. 国学网《新唐书·职官志》
  3. 国家图书馆《宋刑统》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禁司”是古代官职或机构的称谓,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主管防禁事务的部门或官员(主流解释)

  1. 职能范围
    指负责禁令执行、安全防卫或监管特定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常见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例如《后汉书·百官志》提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胡三省注解为“主防禁诸王”。

  2. 具体用例
    如《陈书·陈方泰传》记载官员因“抗拒禁司”被弹劾,说明禁司具有执法或监管权。

二、官吏被革职(少数说法)

综合建议

建议优先参考第一种解释,即与防禁职能相关的官职或机构。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或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鼠剥寒碧卢秉穗步檐补荫材使朝直晨衙出人意外怠容斗抢断辟对杯二司放生给食攻关和奸化産黄中见恶剪辑监院轿车跽拜截截解战金花土举高恐喝况汉匡围廊腰缦回老乞婆乐道安命连廊皪皪零担车龙标夺归龙皮扇子卢纶埋线年头月尾麑裘普贤棋布错峙轻欢青莎删采沙泉乘舆沈然顺矩耸跼痛駡腯肥頽替文辉夏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