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普贤的意思、普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普贤的解释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 释迦 之右,乘白象。以“大行”著称,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 宋 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诗之一:“梦中沉却大6*法船,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 普贤 的大厅, ********* 的大悲, 地藏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普贤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普贤是汉传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指代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梵语名“Samantabhadra”,意为“遍吉”,象征理德与行愿的圆满实践。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普”表广大无碍,“贤”喻德行兼备,合指菩萨以平等智慧普度众生。其形象常以六牙白象为坐骑,象征愿行深远、坚忍不拔。

在佛教经典中,普贤菩萨被视为华严宗的根本圣者,《华严经》记载其十大行愿,涵盖礼敬诸佛、广修供养等修行法门,为信徒提供实践指引。《佛学大辞典》强调,普贤与文殊菩萨并称“华严三圣”,分别代表“行”与“智”,共同辅佐毗卢遮那佛(法身佛)。

唐代高僧澄观所著《华严经疏》称,普贤菩萨的道场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历代朝圣者视其为践行大乘佛教精神的圣地。这一说法亦被《峨眉山志》收录,成为汉地佛教信仰的重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普贤”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普贤(梵文:Samantabhadra)是佛教菩萨名,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遍吉”。其名号含义为“德无不周曰普,至顺调善曰贤”,即德行遍及一切时空,且以慈悲善行为核心特质。

  2. 地位与象征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合称“华严三圣”。普贤代表“大行”(实践佛法),常塑像于佛右侧,骑六牙白象;文殊代表“大智”(智慧),骑青狮位于左侧。六牙白象象征六度(六种修行法门)和四如意(禅定境界)。

  3. 道场与信仰
    中国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九华山(地藏)、普陀山(观音)并称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金顶佛光”被视为普贤显圣的奇观。

  4. 文化内涵
    普贤菩萨强调“行愿”并重,即通过实践善行积累功德。成语“普贤”引申为广泛行善、普遍慈悲的行为,体现不分界限的利他精神。

  5. 重要日期
    佛教传统中,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为普贤菩萨圣诞日。

如需进一步了解普贤菩萨的经典教义或具体修行法门,可查阅《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川赴海八字帖禀筭彩具财薮璨瑳朝座尘役蹈袭覆辙诋詈动火方辇甘贵跟房冠冕堂皇过旅好姱耗屈豪苏腻柳合二为一哄场昏夺见闻嘉享静境惊世绝俗金匮京域矜恕辑谐军陈靠得住老阿妈凌夷临览贸买喷撒疲沓披剃剖说绮席犬服僧牒书通二酉娑罗太阳角渟渟湍流屯聚拖长輐断刓隐逶陀慰喻围嘴夏缦详闲乡刑小患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