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立牌坊挂匾额等以显扬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 緱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2).显示,指引。 唐 白居易 《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由是而言,是堂是藏是经之用,信有以表旌觉路也。”
“表旌”是汉语中具有表彰、显扬意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词义
“表旌”由“表”与“旌”同义联合构成。“表”本指外衣,引申为显明、表彰,《汉语大词典》释为“显扬”;“旌”原为旗帜,后借指表彰,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即用旗帜象征嘉奖。二者结合后,词义叠加,指通过立碑、赐匾等形式公开褒扬善行义举。
二、历史渊源
此词源于古代礼制,多见于表彰忠孝节义等道德典范。例如《汉书·武帝纪》记载“表旌孝悌”,指官府对孝子贤孙的官方认可。宋明以后,表旌制度与宗族文化结合,成为维护社会伦理的重要手段。
三、文化内涵
表旌不仅体现个人荣誉,更承载社会教化功能。其对象常为符合儒家伦理的典范人物,如贞妇、义士等,旨在通过榜样力量强化道德规范。清代方志中大量“表旌节孝”的记载,即反映了这一传统。
四、相关词组
与“表旌”相关的词汇包括“旌表”(专指官府表彰)、“表闾”(立牌坊于里门)等,均属古代荣誉体系的一部分。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参考来源
“表旌”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多层含义和用法:
字面意义
由“表”(表彰)和“旌”(旗帜)组成,原指用于表彰功绩的旗帜,后引申为表扬、表彰的行为。例如:“表旌忠烈”即通过仪式或标志物彰显忠义之士。
比喻延伸
可泛指对优秀事迹的公开赞扬,如“以文章表旌其德行”。
立牌坊、挂匾额显扬
古代通过建立牌坊或悬挂匾额来表彰人物,如《后汉书》记载的“尚当表旌庐墓”,即通过建筑标志物显扬孝义。
显示与指引
唐代白居易在《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中写道“表旌觉路”,意为通过标志物指引方向或传递精神意义。
“表旌”属书面用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日常表达中更常用“表彰”“表扬”等词。若需引用古意,可结合具体场景,如:“这座牌坊是表旌古代贤臣的象征。”
(注:以上解释综合了词典释义与历史文献用例,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阿偏白莲被子植物尘垢粃糠楚岑刺旦摧方搭伴待机盗财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徐动量杜贰梵行先生发人深思副东副郎改而更张高上瓜蒌灌输故人厚意黄骢马篁径皇想简閲既龀朘取粮道帘试懑愤腼慙苗狩鳘姑闽蚋目生判合品系秦筝赵瑟湫湿器遇攘袂引领日者圣文社友授衣假输液嵩京铁鹞子梯气话外宠文官相声仙宇小隶遐漂屓奰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