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锋芒。比喻人的锐气。 宋 叶适 《参议宋公墓志铭》:“自 郑景望 兄弟、 薛士隆 、 陈君举 ,持议精立,号有芒鍔。公居其间,徐折衷之。” 明 徐渭 《<亦陶集>序》:“及其一旦有所不嗜,乃弃去如敝屣,尽收其芒鍔,以瀟然於无用之乡。”
“芒锷”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芒锷(máng’è)由“芒”和“锷”两个语素组成:
组合后,“芒锷”字面意义为刀剑的锐利部分,如《吴都赋》中“芒锷”形容兵器锋芒(左思《吴都赋》引用见)。
在文学语境中,“芒锷”常用于比喻人的锐气、锋芒或才干,强调性格或才能的犀利与出众。例如: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学术分析,可参考汉典()及文学研究文献()。
芒锷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芒和锷。
芒的部首是艸(草字头),它的笔画数是6画。
锷的部首是金(金字旁),它的笔画数是12画。
芒锷的来源是古代马腾飞射的声音。据说,当这个音节发出时,马会迅速启动,并加速前进。后来,芒锷就用来形容锋利和迅速。
在繁体字中,芒锷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中,芒锷的写法有所不同。芒在古代写作“芒戈”,表示人体表面的短刺毛;锷在古代写作“厄削”,表示刀剑尖锐的部分。
1.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寒芒锷。 2. 这把刀锋利无比,锷如利剑般闪闪发光。
常见的与芒锷相关的组词有:芒果、芒刺、芒角、锷骨、锷缝等。
与芒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锐利、尖锐、锋芒、利剑等。
与芒锷意思相反的词语有:钝、迟钝、钝化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