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环蛇的意思、金环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环蛇的解释

毒蛇的一种。头颈部的背面黑色,全身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环带,毒性大,吃小动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中型毒蛇,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体表具黄黑相间环纹的剧毒蛇类”。其特征与价值可从以下五方面阐释:

一、形态特征 体长1.2-1.8米,头部椭圆形,通身具28-38组黑黄相间环纹,鳞片呈六边形紧密排列。黄色环纹宽度约为黑色环纹的1/3,形成鲜明对比色带。

二、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在中国境内见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丛林。

三、毒性机制 毒液含神经毒素与心脏毒素,单次排毒量43毫克(干重),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2.4mg/kg。其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导致呼吸麻痹。

四、文化象征 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在壮族文化中被视为“稻谷守护神”,民间医药典籍《本草求原》记载其祛风通络功效。

五、科研价值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其毒液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对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毒素学期刊》。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金环蛇”的详细解释,综合多类权威信息整理而成:

一、生物学特征

  1. 分类与形态
    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属眼镜蛇科环蛇属,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其体长1-1.8米,背部隆起呈三角形,尾部钝圆,全身由黑色与黄色相间环纹组成,两种环纹宽度相近,躯干部有23-28个黄环,尾部3-5个。

  2. 独特体征
    头部椭圆形,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鳞平滑,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为六边形,鳞片在光线下可反射金光。

二、毒性及行为

  1. 毒性特点
    金环蛇毒液以神经毒素为主,可导致呼吸麻痹,严重时致死。其动作较缓慢,攻击性弱于眼镜蛇,但仍需高度警惕。

  2. 食性与习性
    以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蛙类)为食,栖息于植被覆盖良好的近水区域或低海拔山地。

三、分布与文化意义

  1.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如福建、广东、海南)及东南亚国家(越南、泰国等),北纬25°以南地区较常见。

  2. 药用与濒危
    金环蛇可入药,具有祛风通络、止痛功效,用于治疗风湿麻痹等症。因过度捕猎,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四、别称与民俗

民间俗称包括金甲带、金包铁、佛蛇、雨伞柄(潮州话)等,与其环纹特征及地域文化相关。

五、延伸比喻

在汉语中,“金环蛇”也用于比喻表面友善、实际心机深沉之人,源自其美丽外表与危险本质的反差。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分布区域或药用方法,可参考权威生物学数据库或中医药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威风半途保密哔叽辰宿蠢蠢思动大祭赕税低头斗笑儿顿筑额定蜚鸿分争羔羊规整果糖国营经济憾轲翬翟騞砉郊庙歌集藏揭破可擦刻损劳疚淩躐逻杯没葬谋筮排演皮衣乾啼湿哭樵烟崎峭弃业变产泉雨趋进衢闾镕冶入场券纱帽摄持射日社事石脂霜侵水渰蓝桥田地踢里拖落秃毫脱繮之马顽福亡比文言午朝向日飨食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