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ave a dispute]∶分辨争论
避免不必要的分争
据理分争
(2) [break up and struggle for hegemony]∶分割争霸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三国演义》
(1).争斗;争夺。《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荀子·富国》:“如是则老弱有失养之忧,而壮者有分争之祸矣。”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尔时四郊多垒,七雄分争,国家制度日不暇给。”《三国演义》第一回:“ 周 末七国分争,併入於 秦 ;及 秦 灭之后, 楚 汉 分争,又併入于 汉 。”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假如有别的同类要来分争,不管是雄是雌,它们一样地总是毫不容情地扑啄。”
(2).争吵。《红楼梦》第七回:“你女婿因前儿多喝了点子酒,和人分争起来。”《红楼梦》第二九回:“往日家里的小厮们和他的姐姐妹妹拌嘴,或是两口子分争,你要是听见了,还駡那些小厮们蠢,不能体贴女孩儿们的心肠,今儿怎么你也这样看起来了?”
“分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争斗、争夺或分裂,常表示因利益、权力等引发的冲突。例如《三国演义》中“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即指割据争霸的局势。
争斗与争夺
源自《礼记·曲礼上》“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强调通过礼制解决争端。在《荀子·富国》中,分争被描述为壮年人因争夺资源引发的祸患。
分裂与割据
如《三国演义》中“七国分争”指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状态。
日常争吵
在口语中也可指普通争执,如《红楼梦》第七回提到“和人分争起来”。
“分争”本身可作为成语使用,多用于描述群体或国家间的冲突,如“七雄分争”。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礼记》《荀子》《三国演义》等文献。
分争是一个动词,表示争夺或争斗的意思。它可以指两个或多个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争夺、争斗或争执。
分争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心”,其中“刀”表示该字的声音,而“心”则表示该字的意义。分争的笔画是6画。
分争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在繁体字中,分争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中,分争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的形状和现代汉字中的相似。
1. 他们分争着争夺那份工作机会。
2. 这两个学生为了一本书而分争了起来。
分争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新的词汇,如:
1. 分歧:指意见、看法或观点的分别。
2. 争斗:指敌对双方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激烈斗争。
分争的近义词包括:争夺、争斗、争执。
分争的反义词是和谐、合作。表示合作、和睦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