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挂冠。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辛亥后,六请挂衣冠。”参见“ 挂冠 ”。
“挂衣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
该词主要有两种解释:
辞去官职(主流含义):源自“挂冠”的典故。据《后汉书》记载,逢萌因不满王莽专政,将官帽挂于城门辞官而去,后以“挂冠”代指辞官。宋代刘克庄《最高楼》词中“六请挂衣冠”,以及金代王寂诗句“便挂衣冠已是迟”,均为此意。
仪表整洁(较少见):提到该词可形容穿戴整齐,但此用法在古籍和诗词中未见明确例证,可能是现代引申义或误传。
文学创作或历史讨论中,建议采用“辞官”含义;若需表达仪表整洁,可优先使用“正衣冠”等更常见的表述。
“挂衣冠”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正式、庄重地穿着衣冠,形容态度严肃或处事端庄。
“挂衣冠”的部首是衣,衣的拆分部首是衤,笔画数为5。
“挂衣冠”出自《左传·哀公十年》:“近者在位不穿衣,不挂衣冠。”
“挂衣冠”的繁体字为「掛衣冠」。
古时候汉字写作「掛衣冠」的形式,与现代简化字「挂衣冠」稍有差别。
他在求职面试时挂衣冠,给人以专业、严肃的印象。
展衣冠、衣冠楚楚、冠军、红冠一族、冠名、戴冠、冠礼、冠绝一时。
端庄、庄重、肃穆。
随意、不拘束、不庄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