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振锡。谓僧人出行。警,通“ 惊 ”;锡,锡杖。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释昙鸾书》:“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歛思,竚聆警锡也。”
“警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主要解释如下:
“警锡”指僧人振动锡杖出行,其中: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警惕、警戒”,认为“警”指警觉,“锡”象征警钟。但此解释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现代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佛教典籍中的原始用例。
《警锡》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警告”或“告诫”。通常用来表示提醒或提醒他人要注意某些事情,以免出现危险或错误。
《警锡》的拆分部首为“言”和“钅”,它们分别表示“言语”和“金属”。它的总笔画数为16个。
《警锡》是一个现代汉字,没有确切的来源文献。它的繁体字是「警錫」。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说文解字》的记载,古时候《警锡》的书写方式为「警覡」。这种书写方式在历史上已不再使用。
1. 他提醒我警锡行车安全。
2. 老师警锡我们要遵守校规。
组词:警示、预警、警惕、警觉。
近义词:告诫、劝诫、提醒。
反义词:鼓励、抚慰、称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