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京陵的意思、京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京陵的解释

(1).高丘大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鳩藪泽,辨京陵。” 杜预 注:“辨,别也。絶高曰京,大阜曰陵,别之以为冢墓之地。”

(2).指皇陵。《宋书·文帝纪》:“二月乙卯,行幸 丹徒 ,謁京陵。”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昌镇》:“﹝ 昌镇 ﹞外而扼控要害,内而拥护京陵,干係至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京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地理双重含义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构成 "京"指高耸的土丘,《尔雅·释丘》载"绝高为之京",东汉刘熙《释名·释丘》释为"京,高平也"。《汉语大词典》将"陵"定义为"大土山",二者组合原指都城周边的高地地貌,体现古代"依山建邑"的选址理念。

二、引申释义 在历史文献中,京陵常指代帝王陵寝区。如《水经注·漯水》记载代王陵墓群时使用"京陵"一词,特指王权建筑群与自然山体的空间关系。这种用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因山为陵"的丧葬制度,符合《周礼·春官》中"冢人掌公墓之地"的礼制规范。

三、历史地名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提及的"京陵"是春秋晋国属地,故城位于今山西省平遥县东北。据《读史方舆纪要》考证,该地因毗邻汾河高阶台地而得名,北魏时期仍存城垣遗迹。这一地理实体在《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条目中亦有明确记载。

(注:因古籍文献无网络公开链接,引用来源依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版本纸质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京陵”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综合多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地理含义
    指“高丘大阜”,即高大的山丘或土坡。这一解释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鳩藪泽,辨京陵”的记载,杜预注:“絶高曰京,大阜曰陵”,意为将高大的地形作为墓地选址。

  2. 人文历史含义
    特指“皇陵”,即帝王陵墓。如《宋书·文帝纪》提到“行幸丹徒,謁京陵”,此处“京陵”即指皇家陵寝。

二、使用示例

三、补充说明

“京陵”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文研究或历史地理考据。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涉及帝王活动时多指向皇陵,而描述地貌时则侧重地形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可参考《左传》《宋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犇逐膘壮閟惜波粼测悟常参官茶子油嗔恼饬查穿敝楚真摧伏调运蠹胥法律制度方限附下罔上挂搭灯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家戏悸怖积灰旌麾旌舆鸠辑究竟说絶气浚泉龛岩课试岚瘴雷苏两脚书橱怜牙悧齿犂途露叶露饮磨盘两圆拿手醲酝清浄无为丘原犬夷森拱神歌神秘顺革说明文死胎通商口岸托巧尪瘵五方幢无籍舞文弄法雺雾无形进出口县太君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