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旌节的意思、旌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旌节的解释

(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周礼·地官·掌节》:“货贿用璽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后汉书·光武纪》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於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

(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6*6*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6*6*席 的旌节。”

(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诗:“旌节罗广庭,戈鋌凛秋霜。”《旧唐书·崔宁传》:“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岳珂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於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寳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杜甫 《奉待严大夫》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迴。”

(4).指军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相国》:“公於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旌节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旌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信物与权力象征,其含义及演变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旌节是古代使者或官员持有的凭信物,最初用于证明身份和传达命令。其核心功能为「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即旌旗用于奖赏,符节用于刑罚。

二、形制构成

唐代旌节形成固定制式,包含八件器物:

  1. 门旗二面
  2. 龙虎旌一面
  3. 节一支(金铜叶制成,带涂金龙首)
  4. 麾枪二支
  5. 豹尾二支 (来源:)

三、历史演变

四、象征意义

  1. 使者权威:如《金瓶梅》「眼望旌节至」体现朝廷命令传达。
  2. 军事专权:杜甫诗句「不知旌节隔年回」反映节度使对地方的控制。
  3. 政治信符:近代诗人萧三将其引申为「和平民主团结」的使命象征。

五、相关制度

唐制规定节度使受命时赐旌节,可「专制军事」,其仪仗陈列于广庭时需配戈戟,体现威严。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可查阅《周礼·地官·掌节》《旧唐书·崔宁传》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旌节——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

旌节是一个汉字,由两部分组成,左边是“⺈”字旁,右边是“节”字。旌节的拆分部首有⺈和⺾,旌节的笔画数为15画。

旌节的来源和繁体

旌节这个词源于古代,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它原指旗帜和仪仗,后来逐渐扩展为表示标志、表示名誉或尊敬的象征物。

在繁体中,旌节的写法为「旌節」,其中的「節」采用了「⺈」字旁和「⺾」的组合,与简体字保持了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旌节的古代汉字写法为「旌」字部分上面有两个点,下面则是「⺈」字旁,「節」字部分则由「⺈」字旁和「⺾」组成。

旌节的例句

1. 他以勇敢的精神成为了革命旌节。

2. 这个奖杯代表着对他卓越成就的旌节。

与旌节相关的组词

旌旗、佩旌、旗帼、旗帜等。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旗帜、纪念物

反义词:耻辱、污点

别人正在浏览...

按鞠半饱并联炳文蟾宫扳桂沉陷池鱼笼鸟愁阴触机辍涂大菽答言雕凿调钟定食断截截輀轩该尽勾捉管库孤窆归并估价滚说喝神断鬼画饼充饥回鸾舞剪辑集抄伎乐金竈捐命磕膝盖来征老兄敛积龙涛濛翳民氓魔魔道道谋赞牌尾馆疲塌谦崇清郎上货舍己救人瘦眉窄骨衰退水钵属志抬炮獭髓亭然退军王萯雾帘云幕五是香轮奚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