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aise-high]∶高举地
俄而天下倜然举去桀纣而犇 汤武。——《荀子》
(2) [aloof] ∶高超的样子
(3) [estranged]∶疏远的样子
(1).高超貌。《荀子·君道》:“﹝ 文王 ﹞倜然乃举 太公 於州人而用之。”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按倜,超远也。”《荀子·强国》:“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 杨倞 注:“倜然,高远貌。”
(2).迂远貌;迂阔貌。《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 杨倞 注:“倜然,疏远貌。”
(3).远离貌。《荀子·强国》:“俄而天下倜然举去 桀 紂 而犇 汤 武 。”
“倜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倜然”读作tì rán,主要形容超脱世俗、高傲自信的状态,也可表示疏远、迂阔的样貌。
高超、超然物外
指人具有卓越的品格或超脱世俗的态度,如“洒脱倜然”。此义源自《荀子》中“倜然莫不明通而公”的用法,形容心境高远。
疏远、远离
表示人际关系或情感上的疏离感,例如“倜然举去桀纣而犇汤武”(《荀子》),或现代例句“他给人一种倜然的感觉”。
迂阔、不切实际
形容思想或行为迂远、不接地气,如“倜然迂远貌”。
在名字学中,“倜然”寓意洒脱、卓异,象征超然的心态和卓越的能力。此外,法语翻译为“détaché”(超脱的),也呼应其超然含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荀子》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倜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指高傲自得的样子。形容人或事物显得高傲自负,态度不屑一顾。
《倜然》由“人”、“亻”、“尔”、“讠”四个部首组成。
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16画。
《倜然》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见于《诗经·卫风·淇奧》:“青青鸟在桑,其子七兮。淇水汤汤,渐车师兮。岂无神兮,约之奇之。倜然肆志。”这里的“倜然”形容自由不羁的样子。
现代汉语繁体字中,“倜然”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保持为“倜然”。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汉字的构造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由于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汉字的形态在不同时期会有一些差异。在古时候,汉字“倜然”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结构仍然相同。
1. 他走路时神态倜然,仿佛整个世界都围绕着他转。
2. 她站在舞台上,倜然自信地演唱着。
1. 倜傥:形容人非常豪迈洒脱的样子。
2. 高傲:形容人非常自负和傲慢。
3. 自得:形容人满足和自豪的样子。
1. 骄傲:形容人过分自满和自负。
2. 自恃:形容人过于自信,以为无所不能。
3. 傲慢:形容人目中无人,不屑一顾。
1. 谦逊: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2. 谦和:形容人和蔼可亲、温和有礼。
3. 谦卑:形容人态度谦虚恭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