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东方之国。上古指 齐 、 鲁 、 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 韦昭 注:“东国, 徐夷 吴 越 。”《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 ,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 张守节 正义:“东国, 齐 、 徐夷 。”《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 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 、 朝鲜 等国。 清 王韬 《<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命一等侍卫 狼曋 ,颁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鲜 ,因令采东国诗归奏。”
(2).东部地区。 春秋 时指 楚国 东部的 锺离 、 巢 、 州来 等地。《左传·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来 。东国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罢 赖 之师。” 杨伯峻 注:“ 楚 以东部地区为东国, 钟离 、 巢 、 州来 以及 赖 皆东国地邑。”
(3).指东都 洛阳 。国,都城。《书·康诰》:“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东国 洛 。”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东国,泫涕常流连。” 唐 卢照邻 《秋霖赋》:“别有东国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赋》:“从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辙东国,逾 河 梁兮。”
(4).犹东方。指 亚洲 。一说,指 中国 。 毛6*泽6*东 《念奴娇·昆仑》词:“一截遗 欧 ,一截赠 美 ,一截还东国。”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国汉语 快速查询。
东国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指周代分封制下位于中原以东的诸侯国,尤以齐鲁等国为代表。
例证:
《诗经·大雅·崧高》云:“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郑玄笺:“东国,近王畿之东诸侯也。”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王惑于秦楚之毁,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秦王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夫秦,虎狼之国也,而欲相孟尝君,则齐国之谋可知矣。’齐王乃复召孟尝君。冯驩又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此处“东国”暗指齐国。
指中国东部地域,如近代语境中的“东三省”“东南沿海”。
《晋书·宣帝纪》载:“帝(司马懿)自辽东还……天子遣侍中常侍劳军于蓟。” 此处“辽东”即东部疆域。
古代文献中常以“东国”象征日出之地,承载祥瑞、生机之意。《尚书·尧典》载“寅宾出日”即祭祀东方日出之神。
在汉文化圈语境中,“东国”可指代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
例证:
朝鲜王朝李珥《东国乐谱》书名即自称“东国”;日本古籍《日本书纪》亦以“东瀛”自谓,与中国“西土”相对。
参考文献来源:
“东国”是一个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时代背景和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四类:
东方诸侯国
上古时期指位于中国东部的诸侯国,如齐、鲁、徐夷等()。例如《国语·吴语》中提到的“徐夷吴越”即属此类。
楚国东部地区
春秋时期特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如《左传·昭公四年》记载东国水患导致城池无法修建。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结合《国语》《左传》等典籍原文分析。
变炫无穷标冠笔受尘尘斥黩催奶错手大荒骆大模尸样丹黄盗据钓车堕马妆恩纪反悔凡口干窦公産构缔鬼目草旱年涵容寒腿豪估喝拦后生可畏黄昏子翚散今文家儁识颗恰髡流莱菔劳改留情慢缓愍悼磨兑幕友披宫锦弃劒衾裯妾上级韶苑绳伎笙镛施髢师父虱蛀熟锦送饭的填街投隙抵罅团徽涂歌邑诵托尔斯泰翫悦效祉叶韵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