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出《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为水鸟,而今在原,则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难不能相顾。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之二:“二月东风歌《水调》,脊令原上使人愁。” 清 黄燮清 有《脊令原》传奇,系根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所述 曾氏 兄弟间纠葛的故事而编写。
“脊令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典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典籍,特指兄弟在急难中相互救助的情谊。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脊令”
指鹡鸰鸟(学名:Motacilla),一种小型鸣禽。据《诗经·小雅·常棣》载:“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古人观察到鹡鸰鸟群居互助的特性,用以比喻兄弟共患难之情。
来源:朱熹《诗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
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册,第1023页。
“原”
本义为平原、原野,此处引申为困顿之境。“脊令在原”即鹡鸰鸟流落原野,暗喻人处危难之中。
来源:《毛诗正义》:“原,野也。鹡鸰困于原野,犹兄弟困于急难。”
“脊令原”典出《诗经·小雅·常棣》,全句为: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意为:鹡鸰鸟困于原野时,兄弟会赶来救助;即便有好友,也只能徒然长叹。此句强调血缘至亲在危难时刻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后世形容兄弟情深的经典意象。
来源:孔颖达《毛诗正义》:“此以脊令之困譬兄弟之急。”
参考:《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整理本)。
象征兄弟情谊
“脊令原”承载儒家伦理中“兄友弟恭”的价值观,如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脊令原上急,风雨夜来频”,以鹡鸰喻兄弟漂泊相依。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第3册,第876页。
文学中的化用
古典诗词常借“脊令”意象抒写亲情,如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暗喻兄弟患难与共。
参考:《全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册,第1045页。
《汉语大词典》定义:
脊令原:语出《诗经》,喻指兄弟急难相助之情。后泛指兄弟友爱之境。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23页。
“脊令原”以鹡鸰鸟的生物学特性为隐喻,凝练为中华文化中兄弟互助的核心符号,承载着血缘伦理与家族纽带的文化基因。其释义需结合《诗经》原典及历代注疏方能完整理解,是汉语古典词汇中“以物喻德”的典型范例。
“脊令原”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该词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常棣》的「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其中“脊令”指一种水鸟(即鹡鸰),而“原”指平原。诗中用本应栖息水边的鹡鸰流落平原,隐喻兄弟离散的困境。
指代兄弟在危难时无法相互扶持的状况,包含两层引申义:
该典故被后世广泛引用:
参考资料建议:可通过《汉语大词典》及《诗经》注疏查阅更详细的典故解析,清代戏曲作品如《脊令原》传奇则提供了文学化演绎的范例。
爱流报礼别出新裁兵操兵场鼻酸不穣澄宁斥駡重文传唱粹要麤猛跮蹉斗水短什凡骨附枕干逜官铸国耳忘家横死黄犊获生见访家天下积波节亮机枸子进进客葬困心衡虑炼字临完贸折门大夫氓智柈飧拼死捺命迁怒棨传清纯清清早嵚崎历落泉路然不杀鸡扯脖适遘丝染擡扛讨析稊秕托幽偎怜我黼子佩舞干香熏熏斜杆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