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长休告的意思、长休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长休告的解释

旧时官吏长期休假。常用为停职或辞职的婉辞。《汉书·丙吉传》:“掾吏有罪臧,不称职,輒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颜师古 注:“长给休假,令其去职也。”参见“ 长休 ”、“ 长告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长休告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中的特定术语,指官员因长期病休或事假而向朝廷提交的正式请假文书。该词由“长”“休”“告”三字构成,需结合古代行政制度理解其内涵:

一、字义解析

  1. 长(cháng)

    《汉语大词典》释为“时间久远”,此处指假期持续时间较长,区别于短期告假(如旬假)。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1303页

  2. 《说文解字》注:“休,息止也”,即停止职务、休息养息之意。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567页

  3. 《辞源》释:“告,请求”,特指以正式文书呈报上官或朝廷。

    来源:《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381页

二、制度背景

长休告是汉代至明清官员请假制度的组成部分。据《中国官制大辞典》载:

官员因病、丧、事需离岗超三十日者,须递交“长休告”文书,经吏部核准后停职留俸。逾期未返则可能免官。

来源:《中国官制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9页

三、应用场景

  1. 病休:如《汉书·汲黯传》载“黯多病,常居告者半岁”,即长期病休。
  2. 丁忧:官员遇父母丧事,需告假守制(通常27个月),属特殊长休告。
  3. 事假:处理重大私务(如修缮祖坟)经特许可请长假。

四、相关概念辨析

引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4. 《中国官制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5.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长休告”是古代官场用语,指官吏长期休假,常作为停职或辞职的委婉说法。具体解析如下:

  1. 基本定义
    该词源于汉代,字面意为“长期休假通知”,实际多用于官员因过失、不称职或主动请辞时,朝廷通过“无限期放假”的形式让其离职。

  2. 历史出处
    最早记载于《汉书·丙吉传》:“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颜师古注解:“长给休假,令其去职也。”

  3.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两种情况:

    • 被动停职:官员因渎职、受贿等行为被变相罢免
    • 主动请辞:官员通过申请“长期休假”委婉表达辞职意愿
  4. 相关词语

    • 长休:指长期休假的状态
    • 长告:唐代出现的类似制度,官员可申请百日长假

该词反映了古代官场对人事变动的含蓄处理方式,既保留官员体面,又能实现人员更替。现代已无完全对应的制度,但在某些机构仍可见类似“长期病假”的委婉离职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昂黛剥蚀部臣采攫吵秧子城阖晨星辞家粹清定婚断场发型风措浮云公马贵造顾揽过涯环锯嚼酒角抗借公行私精克矜清禁台近义词谨遇酒中八仙叩阍无计老底子腊尾廖井鸾歌抡打鲁质率御名花密启縻絷木精牡鞠拍刀蒲椠侨住窃笑求购弃约人行横道身单力薄沈膇师比适变谥号食茱萸索桥腿码往日嗢咽下才綫断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