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急吏緩民的意思、急吏緩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急吏緩民的解釋

對官員嚴格,對百姓寬和。 宋 王禹偁 《谏議大夫臧公墓志銘》:“ 太平興國 八年拜右拾遺,直史館賜銀章朱紱,尋知 許州 。在 許 三年,急吏緩民而已。” 宋 蘇舜欽 《論五事》:“急吏緩民,則吏不可縱,政之大功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急吏緩民”是源自中國古代政治理念的複合詞,由“急吏”與“緩民”兩部分構成。從構詞法來看,“急”作動詞,意為嚴格督促;“緩”則為寬和對待。這一概念體現了傳統治理中“嚴官寬民”的平衡哲學。

核心釋義

“急吏”指對官吏施以嚴格的考核與監督,要求其高效履職,防止怠政;“緩民”則強調以寬厚、包容的态度對待百姓,減輕賦稅徭役,避免苛政擾民。二者相輔相成,旨在通過約束官吏權力來保障民生安定。此說法可追溯至《漢書·循吏傳》中“吏急則民困,緩則吏弛”的辯證論述(來源:中華書局《漢書》注釋版)。

曆史實踐

漢代名臣黃霸曾推行“察吏嚴,撫民慈”政策,要求官員限期處理訴訟,而對百姓春耕秋收時節暫停征役,被視為“急吏緩民”的典型案例(來源: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也強調:“治民當如慈母,禦吏當如嚴師”,進一步深化了這一理念的倫理内涵。

現代啟示

當代行政管理研究指出,該理念與“強化公權力監督”和“建設服務型政府”存在邏輯關聯。通過制度約束提升行政效率,同時以民生為導向制定柔性政策,仍是值得借鑒的治理智慧(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傳統治理思想現代轉化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急吏緩民”是一個源自宋代的政治理念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對官吏嚴格,對百姓寬和,強調治理中應區别對待官員與民衆:

二、結構解析

采用對比修辭手法:

三、曆史出處

主要見于宋代文獻:

  1. 王禹偁《谏議大夫臧公墓志銘》記載臧丙治理許州時“急吏緩民而已”
  2. 蘇舜欽《論五事》提出“急吏緩民,則吏不可縱,政之大功也”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治國策略或評價官員政績,現代可引申為:

五、延伸思考

這一理念與《論語》中“寬則得衆,信則民任”思想相通,反映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官民分治”的治理邏輯。當代公共管理中,仍可借鑒其區分責任主體、差異化施策的思維。

别人正在浏覽...

寶泓慘黯慚惋熾富出長垂戒打草驚蛇帝履饤鬭抵鵲獨步一時碓挺嘴敦釋放口仿像豐神異彩幹器耿介勾勾搭搭國費豪宗鶴目婚外戀機不旋踵極浦齑黍捐落駿懋蝌蚪空圍口口眶睫間魁選類祃裂織恡啬流逐橹罟子賣俏迎奸明目明燥民熙物阜迷鄉木酪怕痛怕癢疲殆批準清明節鵲畫入告沈香色爽心豁目四書文條例司庭臯挽袖香室希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