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的意思、北美洲的详细解释
北美洲的解释
全称“北亚美利加洲”。在西半球的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濒北冰洋。面积2435万平方千米,人口422亿。地形呈三大纵列带,西部为高峻山系,中部为广大平原,东部为低缓高地。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大部分居民为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余为黑种人和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等。共有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
词语分解
- 北的解释 北 ě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
- 美洲的解释 全称亚美利加洲。东临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隔德雷克海峡同南极洲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邻近许多岛屿组成,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作为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总面积余万平方公里。人口.亿年
专业解析
北美洲是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北部,其名称源于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亚斯·维斯普奇(Americas)的拉丁化形式,后与南美洲共同构成“亚美利加洲”。以下从汉语词典及地理文化角度详细阐释其含义: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北美洲”指西半球北部的大陆,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为界。其名称在汉语中属专有地理名词,强调其作为独立大陆单元的属性。
二、核心地理特征
- 范围与构成
包含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23个国家及格陵兰岛等属地,总面积约2422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三大洲。
- 自然地貌
纵贯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含落基山脉)、中部大平原、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构成主体地形,五大湖群为全球最大淡水水域。
三、人文与历史内涵
- 原住民族: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为最早居民,其文化遗存(如玛雅、阿兹特克文明)属重要历史遗产。
- 殖民与移民:16世纪后欧洲殖民扩张及近代移民潮,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特征,英语、西班牙语为主要语言。
四、区域地位与经济影响
作为全球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北美洲以科技创新(硅谷)、金融中心(纽约)及资源输出(加拿大能源)著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
总结
北美洲既是地理实体,亦承载殖民史、多元文化及现代文明象征意义。其定义融合自然疆界、政治版图与文化认同,在汉语语境中固定指代西半球北端大陆及附属岛屿。
网络扩展解释
北美洲(North America),全称北亚美利加洲,是位于西半球北部的大陆。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解释: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 半球位置:西半球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分界。
- 经纬度:约北纬25°至85°,西经20°至180°,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但以温带气候为主。
- 面积:约2422.8万平方公里(含岛屿),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6.2%,为世界第三大洲。
二、国家与地区
- 主要国家: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23个独立国家,以及格陵兰岛(丹麦)、波多黎各(美国)等12个地区。
- 人口:约3.7亿至4.4亿(不同统计年份),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其次是黑人、原住民等。
三、自然地理特征
- 地形:呈三大纵列带分布:
- 西部高山区:落基山脉、海岸山脉等;
- 中部大平原;
- 东部低缓高地(如阿巴拉契亚山脉)。
- 气候:复杂多样,中部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为寒带气候,南部有热带气候区。
- 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煤炭),可耕地和草原广阔。
四、经济与文化
- 经济地位:全球经济第二发达大洲,美国为最大经济体,加拿大、墨西哥紧随其后。
- 语言:通用英语,部分地区使用西班牙语、法语及原住民语言。
- 发展差异:除美国、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多为发展中国家。
五、其他关键信息
- 交通:世界交通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密集的航空、铁路和公路网络。
- 地缘意义: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如需更详细的国家列表或地理数据,可参考、7、10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辅帮闲不赡尘毂驰駈粗才擣治玷缺钓名要誉盯人斗鸡养狗独头茧发爵歌颂谷禄海沟洪旷画板晖采江沚脚丫惊心吊魄谨良赳桓距冲抅肆克荡圹壠来致冷格鳞翰俚室李十二厉爽刘基蒙括猛志常在迷愚纳粹捺抉喷蛆扑腾腾球势峮嶙软语伤感舍近即远申白蜃墙十五时太狂生闛合陶贯殄伤同出乡俚小号笑散哮咷写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