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厌的意思、克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厌的解释

能符合或满足。《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韦昭 注:“克,能也。厌,合也。”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蒙詔书之恩,裁加表异,以宠亡灵,则人望克厌,谁不曰宜!”《新唐书·黎干传》:“当时通儒鉅工尊 高祖 以配天,宗 太宗 以配上帝,人神克厌,为日既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帝曰:‘与其去位,曷若同寅协恭,交修不逮,思所以克厌天心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厌”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记载,“克”在此处取“能够”或“胜任”之意,“厌”通“餍”,表示满足、使满足。二字连用构成动补结构,指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多用于描述事物符合预期标准或满足特定条件。

例如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克厌者,谓能满其量也”,强调该词包含达成预定标准的完成态。在具体语境中,既可指具体事物的数量足够(如“祭品克厌”),也可引申为抽象层面的条件达成(如“德政克厌民心”)。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逐渐被“满足”“达标”等词汇替代,常见于古籍文献或特定方言中。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克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一、现代成语含义

  1. 基本含义
    由“克”(克制)和“厌”(厌恶)组成,指克制内心的厌恶情绪,不表露出来。
  2.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反感事物时展现的忍耐力与自制力,例如职场或社交中需隐藏真实情绪的情境。

二、古代文献含义

  1. 释义
    意为“能符合或满足”,常见于古籍。如《国语·周语下》中“克厌帝心”指符合帝王心意。
  2. 例证
    • 《新唐书》提到“人神克厌”,指满足神明与人的期望。
    • 《续资治通鉴》中宋高宗言“克厌天心”,强调需符合天意。

三、发音与结构

四、总结

“克厌”的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现代多用于描述情绪克制,古代则侧重“符合”或“满足”的达成状态。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法,可参考《国语》《新唐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风惫老表里不一鼻疮不通时宜铲土机朝生夕死乘治丑裔登高去梯帝晖笃贫弗非富裕中农櫜服广岛官利官塘大路过阴人和昶弘和惠文静婉腰酒疸军制扣剑狂花李广未封卢浮宫论覈买易谋谟帷幄南极潇湘欧苏泡货袍襺平交鬈曲群儿妊身人头畜鸣沙户生知安行饰棺瘦煤爽豁缌缏隼旟锁眼通话铜陌痛亲汪秽畏备巍岑委服香芳跹跹细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