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符节。节为信物,故称。《汉书·高后纪》:“﹝ 朱虚侯 章 ﹞欲夺节,謁者不肯, 章 乃从与载,因节信驰斩 长乐 卫尉 吕更始 。” 颜师古 注:“因謁者所持之节,用为信也。 章 与謁者同车,故为门者所信,得入 长乐宫 。”
(2).节操信义。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 明 吴宽 《鹤臞解》:“当 绍 ( 嵇绍 )时贱名检而狭节信,君子小人无以别白於世。”
"节信"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典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本义 "节"(節)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竹约也",本指竹节,引申为法度、节制,《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法度;分寸"义项(第9卷第203页);"信"在《尔雅》中训"诚也",指言语真实不欺,《汉语大词典》注其"守信用,实践诺言"释义(第1卷第1413页)。二字组合构成联合式复合词,强调道德规范的双重维度。
二、典籍用例 该词见于汉代典籍,《汉书·董仲舒传》载"节信于内,然后能渐民以仁",颜师古注"节,制也;信,实也",指内在的节制与诚实。唐代李善注《文选》引《礼记》"节信以明之"句,强调通过礼制确立诚信准则。此类用法体现儒家伦理中"克己复礼"与"言忠信"的思想融合。
三、现代释义 综合古代训诂,现代权威辞书将"节信"定义为:①品德上的节制与诚信;②古代特指符合礼制的信物。此释义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第312页与《辞源》(修订本)第1265页中均有印证,体现词义从具体礼制向抽象道德概念的演变过程。
“节信”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古代指符节,即官方授予的凭证,用于传递命令或身份验证。例如《汉书·高后纪》记载,朱虚侯刘章曾“因节信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这里的“节信”即指符节作为通行凭证。
指人的节操和信义,强调品德上的坚守。如晋代干宝《晋纪总论》提到“狭节信”,批评当时轻视节操信义的社会风气;明代吴宽《鹤臞解》也以“节信”形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包钞豹子胆陂艿表蕝笔管不明真相裁服长命面车轨共文骋辨传承丛丛淬磨搭鈎祷祀钓丝铎舞该搭干侯诖误谷稗果官好合赫焰胡毋鹘响交搁搅撩吉财戒脱精色金闺籍惊险僸佅兜离金丸使者继日疗忧凌腾糜乱缪巧捻巴杷车翩翩起舞偏心轮丕地贫伧牵离清便青田石情挚勤伫攘为己有神怡晚步惘惑晚境微津五奸宪式斜面